看到这个标题切莫以为笔者开始看多了。非也非也,笔者看空之心异常坚定。但是,正如忙忙碌碌的一年中总会有若干个“黄金周”供大家休息一样,在下跌的过程中总会有若干反弹或震荡供市场休整。而当前我们就迎来了这么一个机会。虽然笔者不能保证指数在未来一周会上涨多少(事实上笔者根本不相信未来一周指数会上涨多少),但笔者相信,未来一周市场的赚钱机会是断然不会少的。为何?且听细细分解。
大危机解除 市场有修复性反弹需要
上周我们曾经提到,欧洲主权信用危机和美股的大跌将成为推动A股继续探底的两大外力因素。正如所料,本周初市场的确随着外围市场的调整而探出新低。不过也正如我们分析的,随着两大国际性危机的暂时性解决(欧洲央行注资和美国坚称技术故障),过度下跌的市场有恢复性反弹的需求。这就是周三周四市场能够探底回升的主要理由。也成为我们短期乐观的主要理由。
2008年的大跌是因为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恶化引起的,这一点全球投资者都记忆犹新。因此此次欧洲爆出债务危机和美股大跌自然会引起全球投资者警惕和全球市场调整。不过随着两大危机暂时性平息(注意,是暂时性),全球各大市场再度回到由内生性因素主导的局面,A股也不例外。
正如消息兑现后,个股会有一个按照消息利好程度对股价进行修正的过程(消息超预期则继续涨,不如预期则回跌),A股在国际性危机过去后也有一个修正的过程。很显然,现在是跌的太快了(不是跌的太深),因此需要有一个反抽来降低调整的速度,也正因为如此,未来一段时间内,A股市场将不会再看到前期的这种加速下跌,转而以一种平稳的状态,反映A股的内生性矛盾(业绩、政策和流动性)。
宏观理由支持调整 微观理由支持反弹
既然A股回到了内生性调整的轨道,那到底有哪些内部因素决定了A股方向呢?毫无疑问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三驾马车:业绩、流动性和政策。
业绩来看,去年的高增长过后,今年无论从国内环境、国际环境还是同比基数,都不太可能延续去年的高增长速度。因此2010年业绩增长放缓已成定局,从业绩角度不支持A股出现大幅上涨。
从政策和流动性来看,虽然管理层没有直接出台针对股市的调控政策(毕竟3000点这个点位并不高),但流动性收紧政策和资产泡沫打压政策对股市的杀伤力绝对不小。尤其是紧缩流动性的政策,正在一点一点的从股市里挤出资金,因此市场也就会一点一点的往下调整。特别的,由于4月份CPI达到2.8%,加息预期高企,未来流动性控制预期更加严厉,这成为决定股市大方向向下的主要因素。
不过可喜的是,在大方向向下的同时,小方向还很灵活。这就给我们短线参与市场提供了基础。
首先是房地产调控的资金挤出效应将很大一部分原先参与房地产的资金挤入了股市。这部分资金据称有3000~4000亿,对股市影响不小,不过也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转移到股市(那样房地产就崩了),因此这种“添油战法”将对股市产生“一步三回头”的减速效果,有利于增加市场波动性,为投资者提供短线机会。
其次是外围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的转型加剧了实体企业经营的困难,因此原先准备投资实体经济的一部分资金也在大跌之后转投股市。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便是一例(原先这些资金应该是用于横向和纵向扩张的)。
第三,市场对下跌并未形成完全共识。市场中认为2600点已到底部的不在少数。因此抄底资金入场完全可期,这也支持了短线反弹的走势。
综上所述,A股的长线调整应该并未到尽头,但短期已经可以看高一线。在长空短多的市场格局下,指数波动将会加大,市场走势会趋于复杂。但只要不是单边下跌,投资者就有了入场赚钱的机会。
系统性机会偏少 注意快进快出
正由于短线波动性增加,我们有了赚钱的机会。也正由于波动性增加,我们的操作难度也不小。由于国家主要政策已经在过去两年出尽,因此未来能够作为长期题材的利好预期不多。投资者将会面临一个缺乏系统性投资机会的局面,市场热点散、时间段、变化快可能成为短期内的主要环境。
从热点把握方面来看,基于行情主要是由游资抄底引发的反弹和震荡行情,所以我们更应该从超跌股入手。中盘二线蓝筹兼具估值安全性和盘子小可操作的特征,比较有希望成为本论反弹的主流。而大盘股则有望成为市场的“压舱物”,不会大跌,不会大涨,保持稳定。小盘股和创业板则要仔细鉴别,中的成长性高估值的应该摈弃。高成长性低估值的则可以关注。总之一句话,超跌和安全是未来一、两周做反弹的主要准则。而跟随市场涨跌节奏(震荡性行情缺乏延续性,买定不离手的风险较大),快进快出,甚至做做T+0,都会是短期内盈利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