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历经多年酝酿,千呼万唤,今年终于在资本市场诞生的第二十个年头推了出来。现在,这个孩子刚刚满月。但非常不巧的是,就在这个孩子诞生的第二天开始,我国股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持续大跌。股市的下跌引起人们无比焦虑,面对市场下跌造成的损失,一些人捶胸顿足,心中积怨重重。正愁发泄无门,恰巧逮着股指期货加以痛扁,于是乎铺天盖地,从头到脚,不管你是能说还是不能说、真懂还是假懂、业内还是业外,纷纷上马,先把你股指期货批个痛快淋漓,以求畅快。笔者也浏览了这些报刊、网站,把这些疑团大体归于四类,即:所谓“元凶论”,认为股指期货分流现货市场资金,是本轮股市下跌的元凶,为本轮下跌推波助澜;所谓“赌场论”,认为股指期货成交额已超现货,投机者每天进进出出,无异于一个合法的大赌场;所谓“操纵论”,认为股指期货已成为操纵工具,小的成为老鼠仓的帮凶,大的成为利益集团的提款机;所谓“魔咒论”,5月合约快交割了,认为从以往看,包括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到期时A股经常出现下跌,于是推断内地股指期货也难逃魔咒。
在笔者看来,本来这都是些似是而非的主观臆断,不值一驳,但不想近来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股评人士、研究人士、甚至一些金融界人士也加入其中。作为一名股票、期货市场的研究者,不得不站出来,就这些疑团来抽丝剥茧,以正视听,还原股指期货和股指期货市场的本来面目。
1 股指期货疑团解析之“元凶论”
股指期货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场都在交易,基本上有股票市场就有股指期货市场,一直在持续发展。如果股指期货没有任何风险管理、稳定股市的作用,这个市场为何能够长期存在,且不断发展呢?如果它果为“万恶之源”,那为什么国外市场还在不断使用并创新这个产品呢?难道外国人都是傻子,发明一种坑害自身股市的工具吗?
从基本原理上看,股指期货是有助于股市稳定的。因为有了股指期货,投资者就敢于握住股票。股票下跌的损失,可以用卖出股指期货的赢利来弥补。这样,就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金融危机期间,统计表明,在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的第二天,美国各类机构持有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电子迷你型标普500股指期货、电子迷你型Nasdaq100股指期货,以及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的标普500、Nasdaq100期权等产品的空头头寸,这相当于为近1.09万亿美元的股票组合提供了保险,占纽约股票交易所当天总市值8.4%。设想一下,如果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继续抛出这么大规模的股票,美国股票市场必定会下跌得地更加惨烈。
刚刚过去的4月19日,我国股市出现大跌时,金融期货之父梅拉梅德就向媒体表示过,若没有股指期货这个避险工具,股市会跌得更惨。他还强调,这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过去50年,包括剑桥、哈佛等机构研究得出的结论,股指期货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这轮下跌确实幅度有些大,但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保险公司、证券投资资金、证券公司等主力机构投资者还没有进入股指期货市场。数据显示,4月以来,多家保险公司集中减持地产股、银行股,整体仓位相比一季度末减少了两至三个百分点,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也处于低点。本来,这些长期资金是应该长线持股的,但为什么也和散户一样频繁进出呢?笔者看来,恰恰是因为股指期货推得晚了,如果半年前就出来,这些机构都已经进场了,就不必在股票市场上集中卖股了,股市也就不会跌得那么厉害了。好在这次股指期货开了以后,一些私募已经通过股指期货来对冲风险了,一定程度减少了卖压。这次调整20天跌了17%,而不要忘了,去年8月4日到8月31日的那一波回调,基本面和现在差不多,但跌得比现在还狠。21个交易日中,沪深300指数累计回调了近25%。有5个交易日的跌幅超过了3%,最大跌幅为7.11%。显然,当时并没有股指期货,但股市依然出现了大跌,并且最大跌幅比目前还大。这说明股市涨跌有其内在的逻辑,与股指期货无关!
事实上,股指期货市场是股票市场的影子、镜子和温度计。股指涨跌有其自身规律。本轮市场下跌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要还债。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过度杠杆化产生了过多泡沫,内生式的通胀压力也很大,经济调控是必然的,要使经济回归正常的平稳发展轨道。
对于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谁引导谁的争论,笔者看来也大可不必。股指期货是以股票现货市场为基础的,而绝不可能相反。因为,股指期货到期是以现货指数结算的。期货与现货的关系问题,曾长期在美国道琼斯指数公司工作、现在施罗德投资公司工作的高潮生先生2008年在《财经》副刊“股指期货祛魅”一文中有精彩论述,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文中提到了一个“遛狗理论”:狗时而走在人的前面,时而落到人的后方。但只要绳索还在,它就不会跑远、走失。这绳索就是握在现货市场手中、勒在股指期货颈上的套利机制。股指期货没有那么神奇,不过也就是一个避险工具罢了,根本承担不了扭转股票市场走势的伟大任务。况且,通过对近期股市、期市资金流量、存量的分析,可以发现4月16日以来,随着中国股市的重挫,沪深300 成份股净资金流出约为678.94 亿,而在这个时间段期货市场活跃资金存量平均为15.94 亿。从资金量来看,近期股指期货市场上资金的行为,根本不能构成股票现货市场走势的必要条件。目前股指期货市场仅仅不到2万人的参与,日均资金存量不到20亿,怎么可能撼动十几万亿市值的股票呢?
2 股指期货疑团解析之“赌场论”
在中国资本市场渐进规范健康发展历程中,“赌场论”已经不是一个新出现的词汇。近期,因交易活跃,持仓量小,换手率高,一个刚刚满月的市场,就被部分舆论称之为中国式赌场的一大“创举”、中国最大的赌场、少数人的阴谋。咄咄逼人之势,无不令人胆战心惊。在一个新生婴儿刚刚呱呱坠地之时,就冠以“赌场”、“阴谋”等生猛字眼,将其妖魔化,无异于在这个市场一出生就将原罪附加其身。股指期货市场果真如这些“忧国忧民”人士所言那样,充满非正义和非道德吗?在笔者看来,历史早已雄辩地证明,股指期货市场不是一个制造风险的工具,相反,它就是为管理市场风险而生,是股票市场的延伸和补充,建立发展股指期货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诚然,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上市后,交易比较活跃,日均成交量约16多万手,从成交额看最近开始超过现货,活跃客户多为商品期货市场老客户及证券市场短线交易者,套保功能不明显。但仅仅因此就扼杀一个十分必要但还刚刚诞生还不够成熟的市场,就像要求一个刚生下来刚刚满月的婴儿,因为还没办法挑起一百斤的重担就要将其掐死一样,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表现。抛弃“赌场论”这种武断、偏执的评价,认识到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结构、交易行为和市场建设等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成熟和完善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学习研究股指期货的产品特征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要全面、正确、客观来看待成交量、投机与市场功能发挥。
首先,单独就股指期货这一个品种而言,日均16万手的交易量与香港市场(3月份日均15万手,下同)和台湾市场(16万手)相当,但距CME(255万手)、欧洲期货交易所(167万手)、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50万手)、大阪交易所(48万手)、Liffe(36万手)和韩国交易所(31万手)等还有一定差距。
其次,股指期货是派生于股票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其市场规模应该与股票市场相匹配。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沪深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3.5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市场。从成交金额看,沪深交易所分别位居第3和第5位,两所交易总额约为7.83万亿美元,也仅次于美国市场。规模庞大、交易活跃的股票现货市场迫切需要股票类衍生品市场。沪深300指数期货作为我国大陆市场第一只股票类衍生品,也是唯一一只股票类衍生产品,无论是套保、套利还是纯交易,都应有较大需求。目前股指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还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股指期货是保证金交易,实行“T+0”日内回转交易,同一笔资金日内可以交易多次,名义成交额高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由于交易制度不同,指数期货名义成交额与股票交易额不具有可比性。简单地拿海外市场换手情况来和国内市场比是不科学的。
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程,只要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对于新生的事物,我们应该抱有宽容、理性和呵护的态度,而不能矫枉过正。我们在也可以看到管理层一直在以最大的努力,推动着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为保证市场安全平稳起步,监管层和交易所在制度设计上采取了十分谨慎和严格的措施,通过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和投资者教育制度,来防止市场成为散户的赌博工具,来防范市场操纵风险。同时,由于国内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尽管有强烈的避险需求,但因为没有从事过股指期货这种高杠杆工具的经验,为避免把好事办成坏事,出台相关政策时比较谨慎,在笔者看来也是可以理解、十分必要的。中金所也将“弘扬套期保值文化、引导套期保值交易、改善投资者交易结构、逐步发挥市场功能”,作为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随着证券、基金参与政策的出台,套期保值、套利交易力将逐步得到充实,市场参与者结构将逐步完善。
此外,目前市场交易比较活跃,流动性较好,恰恰为将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入市保值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理性的投机为套期保值提供了对手方,有助于套保方便地实现,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关于投机的度的把握问题,就股指期货来看,主要看价格是否明显偏离。从这一个月的表现来看,跟国际市场一样,主要交易集中在近期合约,基差基本保持在2%以内,在新兴市场初期能有这样的表现,远超出市场预期,这一点很多海外市场人士都表示认同。市场初期由于机构还没有入市,正好市场也比较波动,投机者持仓不过夜,带来换手率高一些,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是市场初期的临时现象,未来随着机构的进场,可以逐步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