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令股民损失惨重。
沪指跌至去年5月25日以来最低点位
22天跌两成,几乎已无人再轻言见底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昊旻 实习生 陆琨倩 摄影:新快报记者 宁彪
沪、深两市A股经过昨日各超过5%的巨大跌幅,指数双双回复到去年5月份的水平。
上周A股市场连续三天回暖,让人们似乎看到了一点市场企稳回升的希望,但周一的市场走势马上给了所有投资者“当头一棒”:沪指当日大跌5.07%,创下去年8月31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沪指收于2559点,为去年5月25日以来最低点位;深成指同样大跌5.79%,创下去年4月30日以来新低——9731点,失守万点大关。再度暴跌冲击之下,市场上几乎已经无人再敢轻言见底。
经过昨日的下跌,将近一年以来A股市场的上涨幅度在这轮从今年4月份开始的暴跌中已被吞噬殆尽。无数投资者的“胜利果实”也在此期间回吐,甚至连本金也出现不少亏损。
这本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今年4月15日开始股市便出现下跌趋势,自从沪指在4月19日以一根大阴线突破3000点关口后,大盘更开始加速下挫,沪指几乎毫无挣扎地从3181点跌至目前的2559点,跌幅接近20%。与此同时,深证成指也从4月15日最高的12584点跌至目前的9731点,跌幅约23%。
这一切,不过发生在短短的22个交易日。
从盘面上来看,昨日两市无一板块上涨。前段时间被认为动能已经释放殆尽的地产板块昨日再度大幅下挫,且多只股票出现跌停。此外,券商、汽车、钢铁等权重板块均是“重灾区”,成为市场暴挫主要推手。
在市场不断向下的打击下,机构资金已经出现信心溃散的现象。根据交易所公布的成交回报数据,除去潮宏基这一只个股,昨日机构席位几乎是清一色出现在卖出前五名中。这显示出,尽管目前市场已经跌至2500点上方,但机构资金仍未开始看好后市。
暴跌原因
做空机制是“导火索”和“放大器”
本轮市场的暴跌是多方因素共振形成。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做空机制出现,成为此轮暴跌的“导火索”和“放大器”;管理层为控制房价而出台的种种政策成为市场暴跌的内在原因之一;还有错综复杂的外围经济形势、陷入危机的欧洲经济体系、美股道琼斯指数“诡异”的千点大跌、国内加息的预期等等。
今年来沪指跌幅较大的交易日一览
日期 收盘 跌幅[%]
5月17日 2559 -5.07
4月19日 2980 -4.79
5月6日 2739 -4.11
1月13日 3172 -3.09
1月20日 3151 -2.93
1月26日 3019 -2.42
3月4日 3023 -2.38
4月27日 2907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