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私募女掌门被控欺骗客户 18年获利上万倍
发布时间:2009-5-16 16:59:35
 
文章内容

李雅非,一个以6000元资金投入证券市场、18年间增值至6000万元,目前掌管着深国投·红山1期、2期两只信托私募基金,在男人垄断的阳光私募圈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传奇女掌门,却在近日陷入欺骗客户的风波。近日,深圳红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山投资)股东给《每日经济新闻》来电,指控红山投资存在欺骗客户、李雅非大权独揽、一人掌管多个账户等数个问题。而李雅非随后也接受了记者采访,对上述指责予以坚决否认。

问题一

股东变动1年半才通知客户

“其实信托刚刚开始运作两个月,也就是在2007年11月,红山投资股东就发生重大变化,但这些信息都没有告知客户,直到今年4月26日客户见面会上,公司客户才知晓这个事情。”这位股东告诉记者,“这是在欺骗客户”。

据报料股东回忆,当时李雅非找到了远在上海的朋友黄复兴、钟铤等7名股东,于2007年5月16日发起成立红山投资。资料显示,红山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缴资本为500万元,李雅非和黄复兴分别持有该公司46%和15%的股份,钟铤和李清河均持股8%,其余股东持股均不到8%。2007年8月18日,红山公司在深国投召开客户见面会,当时李雅非和黄复兴分别任董事长和名誉董事长,钟铤任总经理,李清河任监事,胡根保为红山公司财务总监。9月初,深国投·红山1期和红山2期基金同时成立,两期产品共募集近1亿元。

而在信托产品运作不到2个月,红山投资8位股东中的5位,在2007年11月底集体退出。资料显示,2007年11月22日,包括黄复兴、钟铤、胡根保、李清河、秦廷照5人将名下所有股份转让给李雅非,转让后李雅非共持红山公司89%的股份。此外,王宇和温洪持有红山股份保持不变,总经理钟铤、财务总监胡根保、监事李清河和研究员秦廷照辞职。同月,红山公司召开股东会,选举李雅非为执行董事,任命李雅非和温洪分别为总经理和监事。不过如此重要的股东变更情况,记者却没有在深国投网站或者红山公司网站见到披露。记者联系一位持有红山1期客户,他也向记者证实,在今年4月26日召开客户见面会之前,没有收到任何深国投或者红山公司对此的说明。

除此之外,这位股东还透露,2007年成立时的红山投资向客户承诺,用公司资金购买10%深国投·红山基金,也就是跟投,但到现在实际仍未买足10%。

问题二

管理混乱 一个人大权独揽

除了公司高管重大变更没有及时通知客户外,这位股东还指出,红山管理比较混乱,特别是股东变更后,李雅非就是一个人说了算,公司管理非常混乱。

“在红山1期和红山2期进行推介的时候,她向客户承诺,公司有完整风险控制体系、投资决策流程,总经理、财务总监、监事等组成投资决策委员会,一人一票,投资是集体智慧做出的。但这些原本规范化体系设置现在都变成一纸空文。”在他向记者提供的一份当时的宣传册上,记者也的确看到上述话语,现在红山投资网站上也有这样的描述。

“自从2007年11月底5位股东集体出走,到2007年12月李雅非的哥哥李永林加入到红山任职为交易总监,2008年10月李永林也离开红山公司,交易下单都由李雅非一人完成,这与公司成立之初完整的投资决策流程承诺并不符合,可以说公司的管理非常混乱。”

今年4月26日下午,针对公司股东不稳定传闻,红山投资在深国投召开了一次客户见面会,这也是红山系列基金自成立后的第二次客户见面会。当时,红山投资有5位高管和3名员工出席,但这位股东认为:“这些都是为了这次股东大会,李雅非临时拼凑的”。“比如副总经理、高级研究员宋绍杰,是今年4月份才进入公司的。”

这位股东还指出,“她招聘的很多人都是自己的亲戚,包括李永林、客户经理刘欢,还有刘再德是其老公的同学,有点像家族企业。而且交易总监李永林和研究员蔡恒也不在公司上班。红山公司其余员工,除行政助理(前台)文平以外,客户经理杨欢(李雅非侄女)大学未毕业,在一家培训机构上班;而高级顾问刘再德是北京快网的CEO,他平常不在红山工作,更不在红山公司领取工资,监事温洪目前也不参与日常投资管理工作。”

另外,当初推介时宣称的每季度召开一次客户见面会,也是除今年4月26日召开的这次会议外,其余一次都未召开。据记者了解,红山投资的确是一家比较“独特”的阳光私募,比如办公地址在联合证券泰然路营业部的3间大户室里,这位股东还指出:“除了前台外,平时基本没人在这里。”

问题三

管理多个账户 难保不产生老鼠仓

该股东还指出,李雅非自己管理着很多投资账户。“李雅非一人管理着好几个账户,除了信托基金账户之外,她手里还有自己的账户、亲戚的账户、委托理财的账户,红山公司的账户,都归她管。当她看好某只股票时,到底是用哪个账户交易,是信托产品账户,还是自己账户,这肯定是存在利益冲突的,难保没有老鼠仓嫌疑。”

在这位股东提供的一份委托理财合同显示,受托方李雅非管理着上海名龙国有资产经营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合同内容显示,客户将一个总资产为133.84万元的账户交由李雅非管理的上海名龙深圳分公司“运作”,并且在合同中约定了盈利分配方法,

(盈利-资本金×10%×投资天数/365)×10%归乙方,也就是上海名龙国有资产经营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所有,属于典型的委托理财合同。

不过双方约定的合作期限是2007年4月4日至2008年4月4日,而这段时间与红山管理两只信托存在“重叠”,红山1、2期于2007年9月6日正式成立。

另外,李雅非本人在A股也是“赫赫有名”的,在信托正式运作以后,她的个人账户也比较活跃。2007年半年报她成为了ST夏新第一大个人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高达428万股,一直到2008年一季报持股数量都未变化,一直到2008第二季度李雅非账户才减持了135万股,到去年第三季度时她就没有出现在前十大股东中,显然在这段时间中,李雅非管理的红山1期、2期都处于运作中。

问题四

听消息炒股 掌管基金业绩平平

而据这位股东叙述,李雅非买*ST夏新的依据是别人告诉的消息。

“当时是她朋友告诉她夏新电子要重组,于是她在2007年半年报时候重仓买入该股”,而2007年第二季度正是该股股价高位,2007年5月28日该股股价也一度上涨至10.79元,而李雅非正是在这段时间完成建仓的,当她卖出时,该股已跌至3.5元附近,损失惨重。

另外该股东还报料称,在去年年初时,李雅非也听消息说宝新能源年报会10送10,于是在29元附近买入了该股,但年报公布后却是10送2转3,随后该股股价连续大跌。

除李雅非听消息炒股外,她管理的两个产品也是业绩平平。根据深国投公布该信托最近净值,截至4月20日,红山1期净值为68.62元,红山2期净值为68.27元,在去年10月份,其净值一度下跌至50元附近,相比同期成立的阳光私募业绩表现较差。比如2007年9月17日成立的朱雀1期、2期截至4月15日的净值分别是116.31元、119.28元;2007年8月27日成立的星石3期,4月20日公布的净值更是高达133.13元;此外,两个产品净值也低于2007年9月13日成立的道合,其4月20日公布净值为74.73元。整体来看,她管理的两个产品只是好于2007年9月17日、20日的林园2期、3期。

离谱传闻污染股市生态环境 私募浑水摸鱼

券商私募拼抢“大小非”套利市场

4月份阳光私募管理规模超过两百亿

达安基因H1N1概念疯狂 明星私募肖华解套

基金一对多业务开闸 公募私募争抢百万富翁

610亿利润诱惑 私募力推套利大小非减持产品

大跌前夕 五成公募看多私募无一人看空

[责任编辑:amysun]


相关文章
  • ·私募女掌门被控欺骗客户 18年获利上万倍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