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S上石化2008年年报亮相:尽管2008年营业额创历史新高,达到约602.27亿元,但由于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和四季度化工产品价格暴跌,导致当年公司大幅亏损,每股亏损0.867元,归属于母公司净亏损达62.45亿元。
“这是公司首次出现巨额亏损,”S上石化董秘张经明直言道,“成品油倒挂是政策性因素,我们无法改变;金融危机后的化工品价格暴跌也是谁都无法预料的,四季度全球大宗化工产品生产商没有不亏损的。”
为了应对2009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张经明称S上石化不会寻求产能扩张,将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产品结构上。
炼油与化工都在亏
2008年S上石化年报显示:与往年不同,2008年S上石化所有业务陷入全面亏损状态,不论是炼油板块,还是化工板块;2007年以前,该公司炼油业务虽然亏损,但化工板块的利润足以弥补这部分亏损,使公司实现盈利。
首先,2008年国际油价的巨幅波动就令S上石化吃亏不少:虽然中央政府对炼油企业给予了一定补贴,然而远远不能弥补S上石化油价倒挂产生的亏损,“最严重时每吨亏损3000元。”张经明说。
2008年该公司加工原油923.83万吨,同比增加3.36%,全年原油加权价格5303.68元/吨(约108美元/桶),同比大幅上升37.19%,并导致该公司原油成本开支同比增加145.407亿元。
虽然去年国家发改委曾几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并在年末给予S上石化23.044亿元补贴,但这远不能弥补该公司原油成本开支上升的幅度。年报显示,S上石化炼油业务的最终亏损额高达39.46亿元,而2007年该板块亏损仅为6.4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中报中S上石化原油加权价格是5068元/吨,在下半年油价暴跌的背景下,该公司原油加权价格反而上涨至5303.68元/吨。这是否意味着该公司在7月之前油价处于峰值时采购了大量原油,在油价暴跌后不得不去消化这些成本呢?
“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原油现货市场价格较期货市场价格滞后2—3个月。”张经明解释说:“假设公司计划9月加工一定量原油,那么需要7月就在现货市场上订购,交易价格是以7月加权价格为基础的。到9月真正开始加工这批原油时,公司只能按当时的交易价格付款。”
令S上石化2008年巨亏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宗化工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张经明表示,这部分的亏损占到亏损总额的30%以上。
据了解,金融危机后全球大宗化工产品需求严重萎缩。为了迅速回笼资金,日韩等国石化企业在亚太市场大量抛售乙烯等大宗化学品,并推动价格的雪崩式下滑。以乙烯为例,2008年上半年最高曾攀升至1900美元/吨,而到10月后竟跌至400美元/吨下方。
“乙烯价格回落到了2002年水平,可2002年国际油价只有20——30美元/桶,去年四季度油价却是60美元/桶啊!”张经明说。
受此影响,去年四季度全球大宗化工品生产商全部亏损,S上石化也未幸免。
谨慎应对未来
对于2009年的经营前景,S上石化显得十分谨慎。
年报显示,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持续多年的全球石油供求脆弱平衡状态有望缓解,市场投机炒作空间大为缩小,行业格局可能重新调整,国内成品油市场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但今年成品油定价机制发生改变,2008年炼油巨额亏损的情况有望扭转,毕竟每隔20天国内油价就会根据国际油价的波动进行调整,这有利于我们缩小炼油业务的亏损。”张经明说。
但是鉴于金融危机下市场需求的萎缩,张经明表示S上石化不会主动寻求炼油产能的扩张,“虽然此前有媒体称国家发改委会把上海的炼油能力提升至3000万吨,但我没看到正式的文件,同时上海也不止S上石化一家炼油企业”。
同时S上石化对化工品市场前景也不甚乐观:2009年至2010年,中国石化市场将进入产能释放的高峰期,新建装置集中投产将造成产能过剩,化工市场结构性供大于求的局面已基本形成,中国民营企业正逐步突破技术和资金的壁垒,从下游加工行业向上游石化领域延伸,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可能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由于全球经济不太好,化工品价格很难大幅回升,因此我们只会进行产品线的优化,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而不会寻求产能的继续扩张。”张经明说。
年报显示,今年S上石化将继续推进60万吨/年PX-芳烃联合装置和15万吨/年碳5分离装置的建设,预计资本开支约22亿元,较去年增加45.56%。
[责任编辑:jb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