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中,温家宝总理部署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时提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就在上周,我们也见证了证券监管“出手要快”的一次实践行动。
上周一,本报率先刊发了题为“‘人肉搜索’搅动资本江湖”的专题文章,对无孔不入的“搜索”之风刮进资本市场表达了我们的忧虑;周二,监管层有关领导就作出批示,相关部门随即指定专人牵头推动该项研究、征询意见及组织应对工作;周三下午,监管部门在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探讨和研究如何正确看待并引导“搜索”行为的相关举措;周四晚间,深交所郑重提醒投资者注意“人肉搜索”蕴含的巨大风险……
尽管现在各方对如何规范“人肉搜索”上市公司尚无统一意见,相关监管制度还须进一步会商,但监管层如此重视媒体舆情,并果断作出快速反应,其雷厉风行的作风,为新时期与时俱进的监管理念作出最好注解。
事实上,近年来证券监管部门查处一些典型案件时,也充分体现“快”字当头,如已作出宣判的杭萧钢构案、“带头大哥”案,以及汪建中涉嫌操纵市场被开巨额罚单……这些案件的快速处理,无疑是在市场上树立一道道“警示牌”,对净化市场环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资本市场是一个信心市场,也是一个信息混杂、极其考验监管守门人智慧的市场。即便是成熟市场,看起来已似乎“完美”的监管制度,在肇事者冲击下依然显得弱不禁风。比如前几年美国曝出的安然事件,把华尔街的牛人“雷”倒一片,监管部门亡羊补牢,制订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再如当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祸患依然发端于美国,设想一下,如果美国决策者早作观察早出手,或许次贷幽灵就不会如此肆意嚣张。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新兴+转轨”发展阶段,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国内实体经济尚未完全转好的情势下,资本市场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制度也会因形势的变化面临新的挑战。问题与挑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快速作出反应,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出发,找出应对之道。
让我们重温一下温总理对于“出手要快”的阐释:“快”就是要迅速出手,争分夺秒,不可贻误时机。是的,监管部门此次对“人肉搜索”上市公司这一新现象作出的连串反应,正可谓“争分夺秒”;如果对此听之任之,无异于为信息披露留下监管盲区,待到问题集中爆发时,岂不是“贻误时机”?
[责任编辑:cris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