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A股红一月:“牛”的两面性
发布时间:2009-2-10 17:45:31
 
文章内容

在华东某航运公司工作多年并担任过公司法人代表的曹先生最近心情不错,他在2008年末重新进入股市,并选择了自己近10年来最为了解的投资领域——封闭式基金。最近股市回暖,曹先生的基金投资战绩相当不错,基本都获得了15个百分点的正收益。

春节后这一周,A股市场延续了节前上涨的走势,让投资者对“牛”市充满期待。

在多头主力的凌厉攻势下,沪深两市大盘已将有“牛熊分水岭”之称的半年线(120日平均移动线)踩于脚下。由于半年线代表的是市场参与者的长期持股成本,这意味着半年前在惨淡行情中入市的“铁杆股民”,很多人可能与曹先生一样,已经获得了一份“开门红包”。如果大盘能一鼓作气站上年线(上证综指2800~2900点一线),A股将完全摆脱2008年之后单边下跌的趋势。真的要“苦尽甘来”了吗?

就海外经验看,每年的“一月行情”,往往与全年市场的强弱有着典型的正相关统计分布关联,这也使得海外专业机构把上述情况归纳为“一月效应”。与海外市场类似,A股市场的“一月效应”则体现在春节后农历一月的行情中。

有资历的老股民都能回忆起,在上一轮的“牛年行情”中,春节长假后A股市场也出现了上涨,并将上涨势头“烧”到全年。统计数据表明,春节后的股市表现不会太差已经是个大概率事件:从1991年至2008年这18个年份春节后行情看,上证综指首月出现上涨的有11个年份,且有10个年份春节后的上涨行情延续了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机构增仓

曹先生的“主业”是航运生意,他很善于从本行业的角度去观察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形势,判断投资机会。

去年,作为国际航运业的重要指标,波罗的海散货指数(BDI)在2008年6月从11793点历史最高点一路下跌,并且出人意料地“一口气”坠至去年末的663点,下跌幅度居然高达94.38%。但也就在去年末,曹先生忽然发现,在经历暴跌之后,BDI指数悄然出现了上涨。也许是直觉,曹先生迅速作出了一个连家人也难以理解的投资决策,把部分资金从银行账户里提出投入股市,并选择了他长期关注的封闭式基金。

春节长假期间,尽管A股市场休市,但曹先生仍在密切关注BDI指数。盘面显示,BDI指数今年1月23日开始悄悄进入了爬升阶段,截止上周五,该指数已从980点上涨至1642点。春节后的头一周里,该指数累计上涨幅度居然高达53%左右。作为做投资的附带成果,由于曹先生在春节前买入了一些航运类股,节后该板块的上涨令他所获颇丰。

曹先生这样的投资者虽然有着专业知识,但只不过是偶尔参与股市的“票友”,对市场影响有限。真正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且能“发动”和“制造”一轮行情的,无疑是那些掌握巨资的机构“大鳄”,他们的看法和行动,对后市走势将构成直接影响。

来自多个渠道的信息显示,不少机构投资者在去年年底就开始提高了股票仓位。除了那些历来嗅觉敏感的私募基金外,目前A股市场上的主流机构也有很明显的积极举动。华东地区一家具有“国字号”背景的财务公司负责投资的副总表示,自己和公司投研团队在去年11月开始,对市场判断已经趋于乐观,并开始对部分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品种进行了一定研究。

Wind统计显示,在去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中的老牌明星基金开始增加股票投资仓位,且增仓速度较快。以封闭式基金为例,在目前28只封闭式基金之中,在去年第四季度选择提高股票仓位的达到了一半。华夏、博时、南方、嘉实、华安、鹏华、国泰等老牌基金公司旗下的老牌封闭式基金的股票仓位增加比例都达到了10个百分点之上,其中甚至出现了将股票仓位提高30%的品种。由于封闭式基金的主要持有人大多是与基金公司密切相关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因此,如此大规模的增仓行为也许是得到了大型机构投资者的认同。

流动性释放

“新增1.2万亿元贷款含义丰富。”曾经在国内最大的QFII基金担任过基金经理、目前担任某阳光私募基金负责人的陈先生对这一数字发出上述感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8日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透露,2009年1月的前20天,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达到9000亿元。业界人士预计,整个1月份新增贷款有望突破1.2万亿元。

受此影响,A股市场的银行股、券商股的金融板块作出积极反应,多头主力一举将上证综指连续推高至2000点和2100点大关,并把半年线一举攻克。这与海外其他主流市场的疲软走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此同时,国内期货市场的多头行情也激动人心:无论是早已进入上升通道的农产品、燃油等品种,还是经历过节前反复酝酿的金属等品种,都在牛年伊始“大步迈蹄”向上。这不仅令期货参与者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也令不少跟着期货市场做股票的投资者,也纷纷在有色股、农业股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来自商业银行一线业务人员的信息也显示,在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陆续出台后,尤其是随着名义利率的大幅度降低,企业的借贷意愿有所提升。“我们银行今年初的这段时间里放贷速度很快,并结束了去年三季度末企业贷款意愿不强的不利情况。”民生银行上海地区某支行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负责人还称,一般到年末,受银行类上市公司“做账”需要的束缚,放贷的动力不如年初。

作为海外十分流行的概念,股市之所以屡屡产生“一月效应”,究其原因,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往往会在每年初的这段时间里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而且,与每逢年底时投资者往往“裹足不前”相反,在年初,机构投资者由于没有“做账”压力,其运作手法可能更加果敢和积极。

通胀忧虑

应该承认,“牛”年首周的行情应验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判断,即在2000点下方,相当一批A股已经十分“便宜”。但快步向上的大盘上涨节奏反倒令人些许不安起来。

盘面显示,上证综指此前所出现的阶段性头部产生于2008年12月8日,具体点位处于2100点附近,而上周沪市大盘已经迈上了上述高点。再往前的高点出现在2008年9月下旬,即2300点一线;再往上,年线的2800~2900点一线可能更加对投资者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结合春节前后的债券市场走势看,主要的交易所国债品种并没有随着人们对继续降息的预期而爬升。相反,国债指数节节下移,这流露出主流投资者对未来降息空间持保留态度,这似乎也带有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隐忧。同时,期货市场的重新活跃,也引发不少投资者对外来通胀因素重新抬头的担心。

央行公布的去年12月金融数据显示,M1余额从去年11月的15.24万亿元增至12月的16.62万亿元。新增加1.38万亿元流动性。上述新增贷款的数据也表明,流动性在大规模释放。

一旦股市重新进入“资金推动型”状态,以往的经验告诉大家,“接最后一棒”的普通投资者也许又会成为蒙受“头部埋单”损失的无辜受伤者。

Wind统计数据显示,巨大的获利盘可能将令接下来的行情出现反复。自春节后开盘以来的短短一周时间里,可计入统计的1555只A股之中,比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高的个股达到了1528只,其中有127只个股的上涨幅度超过了20%、有19只个股上涨幅度超过了30%;如果以上证综指于2008年10月28日探低1664点至上周五收盘时这段时间跨度计算,可供前后比较的1555只A股的股价平均上涨幅度累计达到了60.85%,上涨幅度超过100%的就有152只、有20只A股的累计上涨幅度超过了150%,其间上涨幅度最大的鲁信高新(600783.SH)累计上涨了290%,江南化工(002226.SZ)、中路股份(600818.SH)和江苏国泰(002091.SZ)的累计上涨幅度也超过了200%。

对此,机构投资者颇为警觉。

南方地区某“老10家”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一方面,基金经理们可能会随时需要提防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赎回力量,因此,行事谨慎;另一方面,未来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也对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形成很大的牵制。“面对比A股便宜得多的香港市场上的银行股,你难道会毫无保留地投入巨大资金参与现在的博弈吗?”这位高管反问记者。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那些主流的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尚未完全摆脱去年A股惨烈下跌的“心理阴影”。在接下来的阶段中,耐心和毅力,将成为决定各家机构在投资市场上“长跑”所获成绩的关键。

北京地区某大型基金公司华东地区负责人称,他和公司同仁在春节长假期间精心研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经历了长期下跌之后,无论是市场本身,还是机构投资者的心态,都需要慢慢调养和修复,而只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进攻’等主要阶段之后,A股市场才将迎来新的高潮,但在此之前,各方唯有耐心等待。”该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jbyao]


相关文章
  • ·A股红一月:“牛”的两面性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