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布了《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意见》明确提出创造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市场人士几乎一致认为这是对实体经济的重大利好,但是对资金提供方的银行来说,影响却可能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是偏中性。
喜:利于扩大信贷规模
《意见》明确规定,要“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4%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追加政策性银行2008年度贷款规模1000亿元,鼓励商业银行发放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力争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4万亿元以上。”
申银万国分析师励雅敏认为,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8%以上的GDP增长需要4万亿元以上的信贷增量支持。她预计,2009年信贷增量将达到4.5万亿元。
中信证券分析师朱琰也认为,明年银行业贷款增速有望达到15%,而贷款增速每提高1%,行业净利润将增加1.6%。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银行规模增长确定性较强。同时,4万亿元的基建投资可能在2009年及2010年分别带动5500亿元和6500亿元的贷款投放。
忧:利差进一步收窄
但《意见》指出要增强贷款利率下浮弹性,这使得业内人士担心银行股本有限的息差更加狭窄。
目前商业银行一般贷款利率下限为央行公布贷款利率的9折,房屋按揭贷款利率下限为其7折。励雅敏认为,《意见》中“增强贷款利率下浮弹性”,可能意味着贷款利率下浮空间的扩大。因为在经济下滑阶段,优质项目竞争程度将加剧,利率下浮空间扩大,将直接收窄银行的利差。
朱琰则认为,在政策导向下,商业银行下浮利率贷款可能会增加,而上浮的则会减少。据他测算,下浮利率贷款比例每增加1%,银行业净利润将降低0.14%;上浮利率贷款每减少1%,银行业净利润将降低0.42%。
[责任编辑:jb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