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百岁邵逸夫赶潮流 也要玩私有化
发布时间:2008-12-16 8:49:07
 
文章内容

年逾百岁的邵逸夫也在赶潮私有化。邵逸夫名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00080,HK)昨日早盘时段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暂停交易,等待发布一项有关公司可能被控股股东ShawHoldingsInc.私有化的公告。香港分析师认为,以邵氏兄弟停牌前收盘价8.13港元计算,私有化作价可能会在9.80港元至10.60港元,而邵逸夫需要收购的剩余股票预计价值10亿至11亿港元。

私有化代价或超10亿港元

公司截至2008年3月31日的全年业绩报告显示,邵逸夫所有的ShawHoldings目前持有邵氏兄弟74.58%的股权,约为2.97亿股。目前,邵氏兄弟已发行股本约为3.984亿股,除去大股东持有的股份,邵逸夫需要收购剩余的1.014亿股。

凯基证券分析师Samuel表示,一般而言,私有化作价较公司停牌前收盘价溢价20%至30%左右,以邵氏兄弟停牌前收盘价8.13港元计算,私有化作价可能会在9.80港元至10.60港元,而邵逸夫需要收购的剩余股份预计价值10亿至11亿港元。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曾有消息称,邵逸夫为旗下邵氏兄弟股权,开价最少100亿港元,比当时邵逸夫所持股份的市值溢价超过六成。而以100亿港元收购约75%的股权计算,25%的邵氏兄弟将价值30亿港元以上,远高于10亿港元的可能私有化代价。

今年10月份,邵氏兄弟宣布,因金融市场形势不客观,所有有关收购公司控股股东所持权益的商讨均已终止。邵氏兄弟持有香港电视广播(00511,HK)26%的股权。

德国私募有“一票否决权”

在邵氏兄弟的独立股东当中,ArnholdandS.BleichroederAdvisers(ASBA)的地位举足轻重。香港联交所的公开资料显示,至今年8月底,这家专注于娱乐业投资的私募基金共持有10%的邵氏兄弟,约3984.5万股。资料显示,ASBA是一家成立于德国的有限合伙基金,该基金以投资娱乐业著称。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2年2月18日,这家德国私募基金就已经持有邵氏兄弟10.01%的权益。至今,ASBA持有邵氏兄弟的股份已经超过6年时间。在这六年的漫长投资期中,ASBA的操作思路极为简洁:前三年逢低吸纳;后三年见高就抛。

在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期间,ASBA基金先后在每股5.20港元至7.749港元加仓,令持股量在2004年9月22日达到13%。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ASBA基金在上述两年时间内共增持68.36万股,平均每股成本为6.75港元。

进入2006年9月之后,邵氏兄弟的股价开始越过10港元大关,ASBA也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套现抛售。在2006年9月12日至2008年5月29日,该基金以平均价21.12港元共减持了450.6万股邵氏兄弟,累计套现9517.6万港元,持股量最低达到8.97%。

而当邵氏兄弟的股价因股权出售受阻而大跌时,ASBA基金也进行了适当低吸。资料显示,今年7月21日和8月28日,ASBA基金曾在每股19.12港元和16.63港元,分别增持了22.3万股和20.5万股邵氏兄弟。

根据相关条例,私有化建议需要至少75%的小股东同意,且不同意的比例要低于10%才能通过。换言之,如果ASBA基金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那么即使其他小股东全部赞成也无效,持股比例正好达到10%的ASBA基金具有“一票否决权”。

而以公开交易数据看,虽然ASBA基金曾在16港元上方加仓邵氏兄弟,但所涉及的股票数目并不多,大部分增持成本都在每股5港元至8港元。在2001年至2002年期间,邵氏兄弟的股价一度跌破每股5港元的水平。尽管持股成本不算高,但是在手握大批股权的情况下,也不排除机构股东会要求较高的私有化代价。

背景资料

邵氏兄弟:香港元老级上市公司

邵氏兄弟是港交所最早一批上市公司。1971年,香港股市进入热潮时,邵氏兄弟便公开上市,公司股价在1973年港股狂潮中升至每股35港元。公司主要业务是投资媒体及娱乐事业,包括影片发行及提供摄制设施及服务。而公司主席邵逸夫更是香港历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1907年10月出生的邵逸夫,今年已有101岁高龄,仍位居邵氏兄弟和电视广播两大上市公司主席。

今年以来,邵氏兄弟的股价呈现“过山车”走势。在7月中旬之前,爆出股权转让消息的邵氏兄弟一直独立于大盘,该股今年上半年累计涨幅达到55%。但此后,股权出售受阻,而大盘环境也日趋恶劣,邵氏兄弟的股价应声而落。自7月11日至公司停牌前收盘价,邵氏兄弟股价已经累计下挫65%。

本月初,公司发布的截至9月底中期业绩报告显示,邵氏兄弟期内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195亿港元小幅下滑3.36%,至1.15亿港元,每股盈利0.29港元。

[责任编辑:jbyao]


相关文章
  • ·百岁邵逸夫赶潮流 也要玩私有化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