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总归还是会来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日照CWB1(580015.SH)昨日的走势无疑最贴切不过了。由于昨天是日照CWB1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在“末日轮”效应的作用下,目前内在价值为零的日照CWB1终于出现大幅下跌,最终以1.126元的跌停价报收,跌幅达到55.29%。不过,这早该出现的下跌不管是对日照港(600017.SH)还是大股东日照港集团来说都显得来得太晚了,因为日照CWB1远未跌到大股东承诺的不高于0.10元的增持价。
大股东承诺遭市场冷遇
日照CWB1是日照港去年发行可分离债时派发的欧式认股权证,总计6160万份,将于11月19日~12月2日进入行权期,这也意味着昨天是其最后一个交易日。目前,日照CWB1的最新行权价格为7.08元,行权比例为2。由于正股日照港昨日股价仅报收于5.13元,这意味着日照CWB1目前的内在价值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权证投资者选择行权的可能性极低,权证价格出现回归本在情理之中。
日照CWB1此前的走势也正是如此演绎的,权证价格从9月23日摸高7.470元以后呈现逐步下跌之势,到11月6日时仅报收2.676元,正呈现加速回归之势。不过,11月7日日照港的一则公告打破了这一趋势。
日照港11月7日发布的公告称,如果在行权期临近时公司股价仍低于权证行权价,大股东日照港集团将按照每份不超过0.10元的价格收购权证,收购总量不超过6160万份,并通过权证行权继续增持上市公司股份。
海通证券认为,权证的行权资金将主要用于收购集团的西港区二期工程,这将增厚上市公司业绩0.05元左右。大股东愿意以高于目前市场价的价格行权,只为能够履行承诺,确保日照港集团的整体上市进程按计划推进,这也表明大股东对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具有充分信心。日照港是国内港口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尚未完成整体上市的公司,目前已经上市的资产,仅占集团总资产的50%左右。
正是出于这样的市场预期,日照CWB1的价格自11月7日开始出现止跌企稳,在随后的6个交易日里甚至还出现了超过20%的涨幅。
利益各方“暗战”刚开始
东方证券金融衍生分析师黄栋在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尽管日照CWB1的下跌是必然的,但此前的下跌速度明显过慢。根据目前的涨跌停板制度,日照CWB1周二的跌停价格为1.112元,根本不可能跌到0.10元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大股东增持的底牌亮得过早所致。
而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认为,日照CWB1价格过晚下跌对市场各个博弈方都不是好事。首先,对大股东日照港集团而言,权证价格跌不到0.10元以下,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计划难以实现,从而影响最后权证的行权情况。其次,对上市公司而言,除了大股东外其他权证持有者行权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旦大股东不能顺利买到权证,权证顺利行权就得不到保证,其购买大股东资产的进度将受到重大影响。最后,对于权证投资者而言,日照CWB1价格的下跌越晚,其价格水分的挤出时间也就被推后了,最后持有日照CWB1的投资者受到的损失也就越大。由于市场博弈的结果导致日照CWB1的价格一直处于0.10元上方,这意味着权证投资者将承担所有的损失。
该资深市场人士认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除非在权证行权期内出现正股价格大涨超过7.08元行权价的情况,否则日照CWB1持有人行权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日照港集团还希望整体上市进程能如期进行,就意味着其必须于行权期内将正股股价推高到7.08元以上,或许这才是介入权证资金的真正目的——在正股上逼空大股东!
而从日照港集团的角度来看,其原先是以7.08元的价格入股日照港12320万股,上述行为的本质其实是以手中的西港区二期工程资产换取上市公司的股权。如果大股东现在通过在二级市场上直接增持的方式来推高股价,其买入的价格将比7.08元低出不少,这意味着原来计划行权的8.72亿元资金可以买到更多的股份,一旦股价在行权期内回升到7.08元以上,那么大股东的现金流将不会有问题,甚至出现比原计划更好的结果。当然这样做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股价压力太大无法回升到行权价以上,大股东就将成为各路游资“狩猎”的对象。“现在关于正股日照港的博弈或许才刚刚开始。”该市场人士最后表示。
[责任编辑:jb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