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马方业:扩大内需 中国和世界都是赢家
发布时间:2008-11-15 22:46:48
 
文章内容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讲过三个石匠的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人问三个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位说在养家糊口,第二个则回答说做石匠活儿,但最令德鲁克满意的却是第三位石匠的回话。他说,他在盖一座教堂。其实,面对全球金融海啸,确保中国经济增长,中国正像第三位石匠那样在盖一座又好又快的“经济教堂”,而携带的开山之刀就是明后两年投资4万亿人民币资金作支撑,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需要一座新“经济教堂”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中国经济基本上是依靠成本优势,依赖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盖起了“经济教堂”。随着中国作为大国经济的崛起,旧的“经济教堂”开始难再挡风遮雨,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由于外需市场的迅速萎缩,沿海各省份以出口产品制造和加工为主的大小企业们,日子过得更为艰难:工厂纷纷倒闭,失业不断增加。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的出口不振很快演变成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演变成GDP的持续增长问题。这也是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而不是主要由内需来拉动的必然结果。更让人担忧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加深,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显现。同时,中国经济自身也在客观上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因素,可以设想,这些因素的迭加,只能使中国经济受影响的严重程度超出市场预期。

令人高兴的是,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推出在时间上超出了市场原来的预期。本来,大家期望中央刺激经济的举措应该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出。更超出预期的是,此次扩大投资,出手更快,出拳更重,措施更准,工作更实。正如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所说的那样,这一系列扩大内需新举措,是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有效的办法。

没错,在美欧日等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即将陷入衰退的当下,中央巨资扩大内需,就是在开发我们中国自己的大市场,就是在提高和扩大中国本身的大内需,就是在建立中国经济体内部自己的统一大市场。一旦有了大市场,我们就会更加合理地利用国际经济的各种规则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服务,就可以用我们的大市场培育出自己的龙头大企业。同时,日益增多的贸易争端甚至人民币汇率争端、经济对外的过度依存度等问题,也会得以较好的解决。因此,通过刺激内需进而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来弥补GDP增长中长期被忽略的该项增长极,补齐的则是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这个短板。只要我们的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和谐启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才会有底气。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恰恰给了我们建立一座对外避海浪,对内保增长的新“经济教堂”机会!

扩大内需救中国也在救世界

中国扩大内需建立一座新“经济教堂”的同时,也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着自己独特的贡献。不可否认的是,扩大内需政策在改变和提升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预期的同时,也创造出了无数的投资机会。而这些机会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球其它经济体的。

更重要的是,与美国向虚拟经济注入流动性不同的是,此次中国注入4万亿人民币,刺激的却是实体经济。而且这对危在旦夕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来说,恰如久旱后的甘霖。次贷危机可能引发出的汇市危机是对当前全球流动性最大的威胁之一。全球经济衰退必然引发大宗商品需求的急剧下降。像澳大利亚这些以资源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目前澳大利亚主要采用大幅减息的办法加以应对。澳元作为高息货币的代表,一直是国际热钱套利的重点对象。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大量游资长期以来一直是借日元买澳元套利,而且规模非常巨大。随着澳元降息及贬值以及日元的被动升值,势必引起热钱的清仓潮。这对全球流动性紧缺的金融市场更是雪上加霜。而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实际上强化了中国需求的预期,从而直接稳定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同时也稳住了澳元,扼住了汇市危机蔓延的趋势。应该说中国扩大内需不失为拯救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招妙棋。难怪刺激计划一出,世界各国好评如潮,甚至俄罗斯《新消息报》更直接用《感谢中国》作了评论标题。

[责任编辑:ameliezhang]


相关文章
  • ·马方业:扩大内需 中国和世界都是赢家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