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马钢权证暴跌29.45% 41亿行权资金存变数
发布时间:2008-11-15 22:46:30
 
文章内容

11月14日,马钢股份的认股权证马钢CWB1(580010.SH)终以29.45%的跌幅谢幕。

按照马钢股份(600808.SH)当日4.1元的收盘价计算,报收于0.575元的马钢CWB1加上3.26元的行权价格仍旧处于价内,这意味着假如马钢股份在此后两周内守住3.835元的价格底线,马钢股份将有望通过权证投资者行权获得累计约41.239亿元的真金白银。

尽管近期公布的各项政策对钢铁行业频现利好,但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该行业需求加速下滑的趋势难以改变,中银国际在11月10日给予马钢股份A股的目标价仅为3.23元。

这使得马钢CWB1在此后两周内是否能按照上市公司的意愿行权而增添不少变数。

坚守底线

目前,两市中共有三个末日轮临近行权期,其中钢钒GFC1(031002.SZ)由于有望通过行权后获得现金选择权而遭到追捧,而截至11月14日价格仍旧远低于行权价的日照CWB1(580015.SH)价值几乎没有。

相比之下,14日结束交易的平价权证马钢CWB1介乎于行权和不行权之间。

事实上,进入末日轮的马钢CWB1在11月10日受到增值税率下降和国家大力推动基础建设和铁路等利好刺激曾走出涨停走势,当日放量暴涨69.41%,报收于1.069元;在次日下跌22.64%之后,马钢CWB1在12日和13日走出了小幅震荡走势,并在谢幕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继续下跌29.45%最终收于0.575元。

而与之相反,马钢CWB1的正股马钢股份在上周的走势却较为强势,在经历了连续下跌之后,马钢股份迎来了18.5%的涨幅,换手率更是高达32.81%。

记者从Topview数据获得信息,从11月10日至12日在三个交易日中,集中买入马钢股份的主要是一个基金席位和一个保险席位,分别净买入5642万元和1476万元;另外一家位于上海的国泰君安江苏路营业部也净买入2848万元。

应该说,随着马钢股份正股价格上涨而马钢CWB1末日轮的下跌,马钢权证从11月10日的正溢价回落至负溢价状态。

10月15日,马钢股份公布的第3季报给出了一份亮丽的数据:前三季度净利润录得30.5亿元,同比增长80%;然而这一数据同样包括了3季度净利润环比下降47%的行业趋势。

对于马钢来说,公司拥有的车轮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并出口给韩国和美国等国家,稳定的价格机制使得车轮产品成为钢价下跌过程中的抗周期性产品。

尽管马钢在第3季度因为钢材产品销量增加使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较之去年同比出现巨大增幅,但是如果马钢CWB1能够顺利行权,藉此获得41亿元左右的现金无疑是在整个经济周期放缓下钢铁公司的最佳选择,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则是马钢股份在此后两周——马钢CWB1行权期内,股价不低于3.835的底线。

不过,市场对此似乎并不看好。

一方面马钢CWB1在14日下午遭到了投资者的抛售,另一方面,来自中银国际11月10日发布的马钢股份点评报告中,仍旧给予马钢股份A股和H股“落后大市”的评级。

该研究所分析师乐宇坤认为,在行业低迷时期,用市净率来为该股估值更为合理。“因此,基于0.81倍市净率的历史最低水平,我们给予马钢股份A股3.23元人民币的目标价。”

下滑难免

对于马钢股份处于的整个钢铁行业来说,最近两周来几乎充斥着重重利好。

首先是8日政府公布了4万亿拉动内需的政策;然后是铁路部门表示今后三年我国铁路计划投资3.5万亿,其中明年计划完成6000亿的基建投资中包括钢材2000万吨;再接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四项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措施,包括从12月1日开始取消涉及67个税号的相关钢材的出口关税。

据统计,以今年前3季度的出口数据计算,此次涉及的品种出口量为1713万吨,金额153.6亿美元,占总出口量的35.3%,出口金额的30.9%。如果按照下调5个百分点的出口关税计算,可以节约费用7.7亿美元,约占行业利润总额的3.1%;当然,这部分受惠额度通常由进出口双方共同承担。

受上述消息影响,钢铁行业成为近期两市走强的板块之一。从11月5日至14日,大智慧钢铁指数涨幅达24.24%,远远领先于同期上证指数16.39%的涨幅。

平安证券的分析师聂秀欣认为,“尽管出口刺激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目前钢铁国内外需求都达到了依赖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调节的地步,目前在需求不畅的情况下,行业景气仍在下降通道中,政策的调整不会增加国外需求,仅会减缓国外需求减少的力度。”

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3413 万吨、3590 万吨和4293 万吨,分别同比下滑16.8%、17.0%和12.4%,其中粗钢产量较之9 月份环比明显下降9.38%。

尽管钢铁产量同比和环比加速下降处于预期之中,但是钢价大幅下挫和钢企亏损加深的局面仍旧使整个钢铁行业减产范围进一步扩大。

“从目前数据来看,钢铁企业提出的减产20%的措施是得到落实的。”中信证券分析师周希增表示。

而东方证券的分析师杨宝峰则认为,“预计11-12 月份粗钢产量将延续下滑趋势,虽然钢价下跌趋缓,但因为库存压力,大型钢厂的减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如果要维持去年4.92 亿吨的粗钢产量水平,未来两月日均产量需达到111 万吨的水平,否则今年全年粗钢产量将现自1981 年以来首次年度负增长。”

在众多卖方分析师近期发布的钢铁行业报告中,几乎一致认为行业整体表现不乐观,行业从目前亏损到平衡乃至小幅盈利的局面可能需要在半年甚至1年之后才能够达到。

[责任编辑:jbyao]


相关文章
  • ·马钢权证暴跌29.45% 41亿行权资金存变数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