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机构再度通过一级市场“争抢”1年期央票的希望将落空。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室昨日发布通知称,决定调整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频率,由原来的每周发行改为隔周发行,本周发行将暂停,以“加强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充分供应”。这是央行自2004年以来首次调整1年期央票的发行频率。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此举一方面可能希望稳定近期有些“混乱”的央票市场,同时也可能有意弱化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的政策信号功能,加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
央行从2003年开始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央行票据,以回笼因不断吸收外汇而释放的基础货币。而1年期央票则从2004年初开始就成为央行回笼的主要工具,基本上保持每周一次的发行频率,除节假日可能调整外,发行时间一般都在周二。目前,1年期央票不但是机构的主要配置和交易券种,而且其稳定、规律的发行频率也使其成为银行间市场利率的风向标。
近期由于降息预期强烈,市场对1年期央票的需求非常旺盛,二级市场利率的不断下跌对一级市场形成倒逼。到上周为止,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已连续5周下滑,由4.0583%下跌至上周的3.5090%,近两周的下滑幅度都达到20个基点。为防止央票利率下跌过快,央行两次采用设定招标下限、数量招标方式发行1年期央票。但1年期央票二级市场利率水平仍持续走低,一、二级市场利差空间持续存在,继续吸引着大量需求,并催生投机泡沫。
中债收益率曲线显示,昨日1年期央票二级市场利率已跌至3.13%,较上周的发行利率低37个基点。
“央行可能想稳定一下市场,而用1年期正回购来代替。”安信证券分析师刘海东说。
据了解,昨日在央行要求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上报需求的电子表格中增加了1年期正回购的内容。这预示着央行今日可能进行1年期正回购操作来替代1年期央票发行,继续较长期地锁定资金。
如果央行在暂停1年期央票发行的同时动用1年期正回购操作,将表明央行仍希望保证一定的回笼力度,并淡化央票的回笼作用。
国泰君安证券债券分析师姜超指出,在强烈的降息预期下,央票二级市场对一级市场利率形成倒逼,目前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已远低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这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的降息预期。通过减少央票发行,央行可能还希望弱化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对降息的暗示作用,弱化其政策信号功能。
从以往经验看,1年期央票利率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水平相差不大,央行加息、降息行为往往会刺激1年期央票利率出现相应调整,因此1年期央票利率的变动会引发市场对央行加息、降息的猜测。目前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低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7个基点,如果央票继续发行,这一差距可能继续拉大,并进一步刺激市场的降息预期。
“在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央行可能不希望市场形成太明确的预期。”姜超说,通过减少1年期央票发行,央行可以弱化其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
由于本周仅有120亿元资金到期,较上周减少500亿元,在暂停央票发行后,预计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会趋于温和。昨日7天回购加权利率下跌8.72个基点至2.9119%,显示市场资金面较宽裕。
[责任编辑:jb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