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戴相龙:两年后全国社保基金将达到1万亿
发布时间:2008-9-29 20:50:40
 
文章内容

由世界经济论坛主办的第二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为“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27日至28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新一轮增长浪潮”。下面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理事会会长戴相龙发言,他认为社会保障基金对中国股市的稳定是非常有好处的。

 戴相龙:

两年后全国社保基金将达到1万亿

社保是社会保险的简称。我这个全国社会保险基金,保障基金不叫保险基金,是中央养老基金改变过来的。不过你这个问题我还是可以回答。在国际上的养老金有5万亿美元,是国际上资本市场来源的四分之一。所以养老金一直是资本市场,特别证券市场稳定的资助。

那么我们国家,我现在两年以后,我们争取在各个部门帮助一下,使我们的社会保障基金达到1万亿。另外呢,全国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去年底是1万多亿结余,随着今后增加也会增加。还有一个商业保险,总值上还是3万多亿。

一年增长30%,两年以后也是4、5万亿,所以把这个加在一起,两年以后社会保险基金,商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再加上年金,会达到7万亿以上。

不是全部买股票,相当一部分他可以去投资股票的,所以加上我们消费问题的解决,证券市场加强管理,宏观调控的好。不止养老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加,投资于股票市场也增加,对中国股市的稳定是非常有好 戴相龙认为,社会保障基金对中国股市的稳定是非常有好处的。他表示,社会保障基金相当一部分可以去投资股票,通过消费问题的解决,证券市场加强管理,和良好的宏观调控,不止养老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也会增加,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金也会增加,对股市稳定有好处的。

对股权投资基金是很积极  戴相龙介绍说,目前社保基金正在积极地做多元化投资,包括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工商企业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以及能源投资等等。

除此以外,“社保基金还会积极地,主动地选择管理公司,以此管理社保基金。”戴相龙表示,这样的做法好处很大,基金是资金和管理的结合,基金入了股后可以帮助企业完善资本治理构架,再加上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支持将来可能有条件上市的。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对股权投资基金是很积极的。在很早之前,他们就和海通证券公司联合投资了中比基金,他的回报率已经达到了200%以上。

另外一个他们在2006年和天津市政府,我那时在天津市工作,成立了一个不含产业投资基金200亿,那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那么现在我们社保基金已经跟弘毅和鼎晖公司合作,向他们投资,每年投资20亿元,这个协议都签了。他们注册在弘毅和鼎晖。这个注册在天津,而且我们都签字全部完毕了,这个我们前一段时间还要召开一个投资的新闻会,在研究批议的问题。

另外一个,今年4月份国务院批准我们可以用资本金10%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另外可以资本金的20%投资工商企业直接投资。所以我除了向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投资,向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投资以外,我还要向国家开发银行搞证券投资,将来还要搞一些其他的能源投资等等。除此以外我会非常积极地,主动地选择管理公司,来通过他们管理我们的基金。

这个做法好处很大,基金是资金和管理的结合,所以它入了股以后可以帮助企业完善资本治理构架,再加上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发展了,企业的资本利润就提高了,那么我们这个股权投资资金增加了,可以支持将来可能有条件上市的。

这两个支持,可以对更多的优质企业上市,对于优质企业创造一级更好,要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所以多渠道筹集资金,不等于会减少对股票的融资。相反的话,股票市场发展了,债券市场发展了,资金融资也扩大了,都用到发展资本市场了,可以动用更多的社会资金变成资本,相反也会促进股票市场的发展。

梁锦松:现在是百年一遇的抄底好时机
28日,“万能美元”之外分论坛在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举行,黑石集团高级执行董事梁锦松认为,现在是百年一遇的的抄底的好时候……[详细]
温家宝称中国经济能保持较快发展
温家宝:企业家一要坚持创新,二要有道德……[详细]
戴相龙:两年后全国社保基金将达到1万亿
马云:拉动内需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
Hale:7000亿美元政策有助稳定美金融市场
Basu:美元和欧元将成为未来的两大基石
杨元庆:奶粉事件 不讲社会责任后果很严重
2010年50%消费支出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中国应为金融危机做三大贡献
·高端访谈

成思危:熊市将持续

梁锦松:赶紧抄底
·人民币应自由兑换
·危机是风投的机会
·全球衰退未必到来
·中国没有出手很可惜
>>更多
全部议程
网友讨论
会场地图
文字实录
更多现场报道

[责任编辑:yadongliu]


相关文章
  • ·[组图]戴相龙:社保基金达万亿元 部分将投资股票
  • ·[组图]戴相龙:两年后全国社保基金将达到1万亿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