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财沪一周:奢侈品展VS慈善论坛
发布时间:2008-9-13 11:41:41
 
文章内容

周四上午,一则新闻被大多门户放到了显著位置:“奢侈品展不办了 富豪改谈慈善”——这个标题给人这样一种错觉:中国的富豪们不再热衷于购买奢侈品,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慈善事业。

与此相反的是,一年多前,《福布斯》中文版的慈善榜推不下去了,其主要原因不是榜单制作困难,而是因为“该榜单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推动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这跟中国慈善的软环境不成熟不无关系。

如果将这两条信息联想起来,似乎可以简单地推导出结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又经历了这么多灾难性事情后,我们的慈善环境更加成熟了——现在,是该让咱们的有钱人坐下来,谈谈慈善的事儿了。

但细细一读这些信息,就不免有些隐隐地失望。

事实上,奢侈品展在上海并没有停止,而是被细分了,也更频繁了。

组织方对媒体说:“像前三届那样大规模的顶级私人物品展今年不会再办了。我们把奢侈品展分成若干个小型、专业的奢侈品展,平均每隔两个月办一个。今年,我们在深圳、厦门、北京都将举办大型的Top Marques分展,只有上海的Top Marques被化整为零了。”——将上海的奢侈品展细化,这正说明上海的奢侈品展还没有饱和,其潜力也没被完全发掘出来。这也说明上海的奢侈品市场比国内其他城市都成熟。

这其实就是一件事儿。

而另一件事儿(办慈善圆桌会)其实是随着奢侈品市场的深入发展一脉相承,也是为了满足富豪的更高端需求。之所以办“中华公益慈善圆桌会”,主办方的解释是:因为富豪们关注和热衷的已经不再是奢侈品,而是财富管理。顶级的富豪们最理想的管理财富方式是什么?当然,不是将大把的现金换成游艇、城堡和私人飞机,而是:家族下一代该如何传承财富,如何通过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公众美誉度的企业家,来使家族名声和事业代代传下去。

由此看来,将以前的奢侈品展转移为“慈善圆桌会议”,更多的目的是组织富豪们一起交流财富管理的思想——这更多地像一个顶级有钱人参与的带点“奢侈”意味的会议,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富豪们群体价值观不再迷失的标识。

也不排除,主办方是有能力和远见,带领富豪群体在分享自己财富管理经验的同时,更多地为我们公益慈善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智慧。况且,他们表示,与会者交流的重点将是生活价值观、人生的社会意义、健康积极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公益慈善、精品艺术和财富管理将成为今年峰会的主题。

当然,能够进入该圆桌会议中的应该也是顶级的富豪,他们的兴趣点已经开始转移,从拥有多少财富的量上,向如何延续财富的质而转移。另一方面,你也会在上海这样的城市,被街上报摊上众多的时尚类读物拥堵着视线,花费大量版面介绍各种奢侈品的读物依然很有市场。阅读这些“华丽垃圾”的人数超乎你的想象。上个月,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和凯捷公司(Cap Gemini)共同编写的《2008年全球财富报告 》(2008 World Wealth Report)推断,亚太、东欧以及中东地区对“热情投资”(passion investments)(即艺术品收藏和奢侈品)不断增加的需求,预计将会超过西方市场的富豪们。中国的大量财富都集中到了“大众富豪”(mass affluent)手里,他们已经突破了100万美元的财富大关。

该报告还推断说,中国拥有可支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数已经达到41.5万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绝对数量。 奢侈品制造商、高端服务提供商以及拍卖机构都在诸如中国一类的新型市场寻觅准客户,以补偿美国经济下滑带来的重大打击。

一方面是众多的客户,一方面是制造奢侈品的厂商,奢侈品展在中国大行其道便不足为其。让我们回到主办方的角度,从客户的需求来思考问题,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中国的富豪正分化成两拨人,顶级的早期的富豪们,正在寻找理性地、延续性地展示自己的财富形象的方法;而后起的富豪,正希望在借助奢侈品来展示自己的财富。

[责任编辑:jbyao]


相关文章
  • ·财沪一周:奢侈品展VS慈善论坛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