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统计局: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等数据不可能作假
发布时间:2008-8-19 10:47:30
 
文章内容

收入增幅降了,消费增幅却一直见涨,而且涨幅逐月扩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差距,引发部分媒体的质疑。昨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数据不太可能造假。

收入、消费:增幅一降一升

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23.3%,增幅创12年新高,这也是自2007年12月以来连续第7个月涨幅超过两成。而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1.4%,增幅也很惊人。

然而,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的名义和实际增幅分别为14.4%和6.3%,而2007年同期的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为17.6%和14.2%,收入增幅呈现下降趋势。收入和消费的一降一升形成的巨大落差引起市场人士质疑,昨天有媒体报道,“市场人士质疑,统计局的数据或许存在造假可能。”

无独有偶,7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2964元,同期增长18%。该数据一出,也招致部分网友质疑:“我怎么没感觉到自己工资涨了这么多?”

国家统计局:不太可能作假

晨报记者昨日就此向国家统计局求证,其新闻处工作人员回应:“这些数据不太可能作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韩孟也认为,政府的数据不会有造假成分。对“实际感觉和统计数据不一致”的现象,韩孟表示,政府实施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是收入见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这些标准很低,但是它们涉及到的面很广。”

有意思的是,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昨天还发表了一篇经济述评,指出高位运行的通胀指数和资本市场的调整是居民实际收入缩减的主要原因。

专家:收入、消费非完全联动

“收入和消费并非一对一的联动关系。”韩孟解释道,上半年物价同期增长较大,而物价上涨也相应地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必需品的涨价将对居民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也能解释近7个百分点的差距。“收入放缓反映了经济增长状况的基本面。”韩孟进一步分析道,目前宏观经济正逐步由过热向稳定过渡,而收入增幅减速也正是这种调整的一种反映。韩孟表示,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注入也相对促进了需求上升。

□对于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2964元,同期增长18%,部分网友质疑:“我怎么没感觉到自己工资涨了这么多?”

[责任编辑:azurezeng]


相关文章
  • ·统计局:对中国经济数据质疑报告缺乏论据
  • ·统计局:我国首季GDP增6.1%完全靠内需拉动
  • ·统计局:一季度工业利润较1-2月有所回升
  • ·统计局: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还需努力巩固
  • ·统计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比任何时候都紧迫
  • ·[图文]国家统计局:私企个体拟入平均工资统计范围
  • ·上海市统计局:人均消费支出10年来首次下降
  • ·统计局:一季度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399元
  • ·世界金属统计局:全球1至2月镍市场供应过剩39,000吨...
  • ·世界金属统计局:全球1至2月锡市场供应过剩2,600吨
  • ·[图文]统计局:房价依然偏高 09年物价总体平稳
  • ·统计局: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连续3个月下降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