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称奥运会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昨天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奥运会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不会改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势,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在昨天的发布会上,王一鸣同时提及未来将会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四因素支撑后奥运经济
王一鸣称,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周期性调整之年。进入后奥运时期,前奥运时期体育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大规模投资需求,以及奥运举办期国内外游客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会减弱甚至在短期内消失,但过去30年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发生变化,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增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王一鸣随即用以下四个依据来佐证上述观点:第一,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过去7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率较高,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潜力巨大,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因为奥运会结束而发生变化。
第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受奥运经济的影响较小。北京的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约3000亿元,按奥运投入期4年分摊,平均每年750亿元,仅占中国过去四年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1.06%。“后奥运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美元左右,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奥运会结束不会影响到中国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
第四,中国正在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和正在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不过,王一鸣也坦陈,奥运会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减弱,以及中国经济周期性回调,从内外两个方面增大了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既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奥运效应”的叠加影响。为此,应该积极放大奥运会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有效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
油电价改应补贴消费者
谈及通货膨胀等问题,王一鸣称,下半年CPI可能出现进一步回落,这有利于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中国最近三个月CPI持续下降,7月份是6.3%。在全世界大概有53个国家CPI都高于两位数的情况下,中国的CPI还在下降,说明宏观调控是取得了积极成效。王一鸣估计,下半年CPI还会有一个下降的空间,但能下降多少,取决于国际能源原料价格的涨幅能否稳定,也取决于成本上升的趋势。所以奥运会主题曲是“YouandMe”,有人把它翻译成中文是油、米,油和米都在涨价,我们面临的成本推动的压力,当前国际市场的成本推动压力非常大,回落空间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
王一鸣称,CPI回落以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环境就会相应地宽松一点,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任务是今后中国发展和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现在我们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资源性产品价格如果不理顺,就会带来资源的过度需求,也不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但王一鸣表示,当前CPI指数还比较高,重要的还是要掌握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出台的时机、调价的时机。成品油和电价已经调了一次,王一鸣认为,下一步改革需要一个战略性的安排,它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形成反映市场供需、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应该从更多的补,主要补生产者,逐步转向补贴消费者;并且应该积极地、稳妥地、审慎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责任编辑:rob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