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我国6月份PPI指数终于出炉,高达8.8%!这与7月15日本报报道的社科院报告中的预测结果完全一致。昨日,《每日经济新闻》再度连线该报告作者张斌。
未来3个月 PPI将持续高位
据统计,进入2008年后,以石油、粮食为代表的国际初级产品价格都上涨了30%以上。“由于能源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我认为未来3个月内,PPI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将继续保持高位。”张斌表示。
“不过从中长期看,我对PPI及CPI走势保持乐观。”张斌谈到。由于我国的物价上涨从根本上说,还是由国内需求推动的。因此央行强有力货币政策,将在中长期对需求产生较为明显的作用。“从现在来看,1年以后,PPI及CPI都将呈现下降趋势。”张斌指出。
PPI将对CPI产生有限影响
“PPI对CPI的传导机制是一定存在的。”张斌表示,“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传导的压力应该不会过大。”
此轮PPI的上涨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CPI增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下半年我国对能源价格调整的改革力度。部分学者认为考虑到通胀的压力,价格改革应当适当从缓,先保住市场的稳定最重要。但更多学者表示,控制通胀与价格体制改革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目标,不能为了其中一个目标而改变另一个目标的进程。
“只要我国通过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控制住下半年的基础货币供应量以及信贷增长率,那么通货膨胀将不会成为一个太严重的问题。”张斌表示,“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不会在根本上改变我国治理通胀的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价格改革宜早不宜迟。”
[责任编辑:windy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