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海外需求增速下降、人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诸多利空因素的累加效果在年中同时显现,中国数量庞大的外贸企业犹如被推入冰冷的深海,回头无岸。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7月10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6666亿美元,增速比去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出口1215.3亿美元,增速比今年5月份低10.5个百分点。
作为中国出口占比最大省份,广东外贸企业的境遇一向是中国出口冷暖的试温计。而当下,南国正经历一个最冷的夏天。
不敢接外单
原料价一月一新高,哪敢接活
温畅芬最近拒绝了一笔来自美国沃尔玛的大订单,150万件,价值7500万元人民币。
“150万件是什么概念?全球同类厂家除了我们外,目前没有一家年产量可以超过200万件,这一单活够他们每家吃一年”。温畅芬是全球最大的烫衣板生产商广东新新日用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新日用”)董事长,公司的99%以上产品均用于出口。对超级采购商说不,他所顾虑的不是沃尔玛采购价太低,而是生产原料成本涨得太快。
以钢材为例,2007年,全国30个主要城市、五大品种的钢材平均价格为4316元/吨,今年1月,这一价格就上涨到了4966元/吨,而到5月末,价格迅速攀升到6207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近5成,绝对吨价提高了2053元。单是钢材价格上涨一项,温畅芬每月就要多支出超过200万元。
除钢材外,塑料、木材、包装纸、人工等成本也都在涨,新新日用目前的生产成本较去年底平均上涨了约38%.“07年初卖45元还有钱赚,现在成本价都要55元以上。沃尔玛的价格是去年底报的,每件50元,当时确实还能做。可现在,原料一月一新高,你说这活我们敢接吗?”新新日用两度成为中国唯一企业打赢欧美反倾销官司的企业,温畅芬面对飙升的原料价格却一脸愁容。
温畅芬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后,他对全线产品提价20%-25%.但由于烫衣板交货周期通常为3-6个月,导致提价后产品还没交货,原料价格上涨就把提价部分覆盖了。
愁云密布的还有化纤业。产品销至海内外30多个市场的全国纺织原料大型一类企业河南新乡化纤(000949,SZ),去年一季度净利润增幅高达797%,但今年头三个月公司净利润增幅掉头跳水,负增长89%.其半年业绩也大幅预减。公告显示,2008年以来,生产用主要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经公司财务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08年1-6月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将出现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将在50%-95%之间。据了解,化纤业主要原料硫酸及二氧化硫的价格较去年同期已分别上涨496%及145%.
要命的汇率
人民币兑美元升幅超过21%
比起其他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外贸企业来说,温畅芬感到庆幸的是,他在去年11月果断地采取了锁定美元汇率的措施,对所有以美元结算的出口地锁定在2007年8月24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7.569结算。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入“头文字6”的时候,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温畅芬节省上亿元的费用。而由于人民币在欧元区、英镑区、澳元区均处于贬值状态,温畅芬也要求客户以当地货币结算,以降低汇率影响。
“因为我们在海外已有足够高的市场占有率,而且与海外厂商属差异竞争,海外大卖场麦德龙、特易购的大订单采购几乎都从我们这出货,所以我们有底气锁定汇率,直到人民币出现贬值趋势”,温畅芬说。
而在白云区从事皮鞋生产的老张就没那么幸运了。去年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一项已让老张元气大伤,偏巧又赶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这让进行初级贴牌生产的老张彻底没了脾气,接单时还有几分利,两个月后收款却变成了赔本的买卖。
数据显示,汇改三年,人民币兑美元的累计升幅已经超过21%.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7.22%,升幅远超去年全年。更过分的是,一些海外采购商看准了人民币升值趋势,故意拖欠货款,导致老张每做一笔买卖都要倒贴几十万元。老张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前不久他关闭了两家工厂,仅剩一家勉强维持。“辛辛苦苦做了六年,几个月就没了”。
次贷冲击波
海外需求萎缩始料未及
如果说原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还多少令企业有所预期的话,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海外需求萎缩却是始料未及的。
这在多家上市公司的中报预告中亦可见一斑。粘胶短纤生产企业N澳洋(002172,SZ)7月9日将上半年净利润增幅下降修正为了预亏。公司称,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国际经济增速减退,影响了各自产品的出口,是导致公司营业总收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新乡化纤证券事务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次贷危机等因素导致下游纺织服装企业出口放缓,从而间接影响了对上游产品的需求。
出口型企业的业绩下滑不是个别现象。来自广州海关的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广东对美出口355.6亿美元,同比增长5.6%,远低于同期广东外贸出口13%的总体增速,也低于2007年上半年广东对美出口13.4%的增长速度。其中,继今年2月后,6月广东对美出口再次出现同比、环比双下降。单月出口额64.5亿美元,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0.6%.按行业来看,服装及衣着附件、塑料制品和玩具出口则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7.3%、12.8%和3.7%.
按照温畅芬的判断,外贸环境这一两年很难好转,人民币可能不会在“6时代”后止步,美国次贷导致海外需求放缓。而海外采购商对于提价已经表现出不耐烦。温畅芬说,他打算9月份后还要再提价25%.一些欧洲采购商抱怨称,再提价的话,价格就跟乌克兰、捷克产品差不多了。“如果我们的企业都做不了海外生意了,其他同类企业恐怕更难”。
为了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温畅芬从去年开始也尝试着把部分精力转入国内市场。不过,由于对市场环境不熟悉,温畅芬现在还处于探路阶段,除了采用现款批量采购的酒店,就是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大卖场或百货,并未建立成套的分销体系。
盼政策暖风
新政策能否持续有待观察
更多初级的、小规模的、只能赚点加工费的外贸企业根本无暇顾及市场转型。生还是死,这个月关门还是咬牙再挺挺,就是他们面前的全部选项。
在上周中大纺织商会成立两周年的庆典上,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布料厂老板食难下咽。当年一排货车停在门口等着要货的情形,仿佛已是上辈子的事。可事实上,前后最多不过8年光景。如今,他的工厂只做些短期零单。而商会会长朱清国在庆典现场也表示,今年纺织业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
集体哭诉换来了政策面的暖风。本月初,各部委高层在广东、江浙等出口产业密集省份集中调研,此后有关出口退税率上调的传言甚嚣尘上,商务部方面对此也并未给予否认。最新的传闻是,商务部已正式向国务院建议适当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以减缓出口企业压力。
“政策的制定应该有前瞻性,尤其是产业政策,怎么能去年集中是利空政策,今年遇到阻碍就又缩手缩脚呢?”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建三始终认为,政府对于实体经济干预过多,且经常贻误时机。在成建三看来,类似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强环保要求的引导政策,在前两年通胀未现之时就应该出台,而不是在去年集中倒向一边。目前的产业转型阵痛,属于市场以自己的方式优胜劣汰。新的政策信号只是一时之策,看不出其长期引导方向在何处。
没有回头路
淘汰低端制造企业成必然
东方证券行业研究报告认为,从08年开始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将进入短期增速下降期,以产能扩张和同质化初级产品贴牌出口为主的行业增长模式正在逐步遭到抛弃,以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和渠道建设为主的行业发展模式正在培育并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在行业自身优胜劣汰的成长过程中,企业间的两极分化也将日益显著,从短期看行业增速下降和大量低端产品制造和出口企业的淘汰将成为必然。但从中长期看则有利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逆境中生存下来的优秀企业也将获得更好的发展大环境。
一些企业已经处于转型进行时。华峰氨纶(002064,SZ)证券事务部代表告诉记者,虽然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略减,但公司已经找到了以节能环保求高效的路子。仅以单位能耗为例,目前,氨纶行业单位GDP综合能耗的国际水平为0.5吨标煤/万元,而华峰氨纶却做到了0.35吨标煤/万元。新乡化纤则向大股东新乡白鹭化纤集团订购了24台TF2003B连续纺丝机及2套纺丝机送排风道,建设“差别化粘胶长丝技术改造项目”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而温畅芬则从银行贷款2000万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下一步还将着手提升机械化程度,预计在两年内可以初见成效。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又可提高生产效率。不过,机械化程度提高后,温畅芬的工厂只需要400多人就可以达到生产要求。可目前,工厂的总员工已经超过1200人。那么,多出来的这部分人如何解决就业?这是困扰温畅芬的又一个难题。
[责任编辑:nigel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