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最严调控考验
文 本刊记者 于娜
义乌一家衬衫厂的老板丁晓最近收到了很多订单,但是他却高兴不起来,他觉得原材料价格太高,利润空间太小,而放弃了订单。今年棉花价格一路大幅上涨,从每吨17000多元最高涨到30000多元,涨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创下历史新高。棉花大涨,棉纱企业的价格水涨船高,直接导致了服装企业的成本猛增。
面对棉花的暴涨,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予以调控。从11日11日起,国内棉花期货合约多个品种出现连续跌停,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也出现下跌。面对大幅下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期货市场虽然短期遭遇巨大卖压,但这并不能改变现货市场供给偏紧的状况,棉花价格下调空间有限,合理价位被确认后,期市还会迅速回到应有的基本面。
300万吨缺口引发疯狂
河南新乡七里营镇一家种业公司的老板李修立在几个月前卖掉了仓库里的最后一粒棉种后,现在改卖小麦种子。卖棉种的收入曾经占他公司年收入的一半以上,但如今种棉花不如种粮食赚钱,农民种棉花的越来越少了,他也只能改变经营品种。
上世纪90年代初七里营镇有1万多亩棉花,如今只剩下了1000多亩。不仅仅是在七里营镇,中国的棉花播种面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1.4亿亩的历史最高点后,便一路下滑。今年棉花种植面积7568万亩(505万公顷),较去年减1.1%;平均亩产84公斤,较上年减少4.4%。
天公也不作美,今年结桃期雨水过多导致国内棉花减产,美国、印度的产棉区因干旱也都出现了减产。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11月17日发布报告称,由于遭遇恶劣天气,今年中国棉花产量可能较去年减少5.5%。
在美国农业部11月的供需报告中,全球产量调减31.1万吨至2509万吨,其中美国调减9.8万吨至401万吨,中国调减32.7万吨至653.1万吨。全球消费量调减86万吨至2543.2万吨,其中印度消费量调增10.9万吨至461.5万吨,中国消费量调减65.3万吨至1023.2万吨。据此,中国棉花的供需缺口达300多万吨。
棉花供需失衡的微妙变化,迅速点燃投机性资金看涨棉花期货的热情。业内传出消息说,大的棉纺商基本已经把之前投在房地产等领域的资金全部抽离,用于炒作棉花,因此,参与本轮棉花炒作的还是以行业内的资金为主,但也有浙江等地的游资通过一些业内的咨询投资公司介入获利。有媒体报道,今年初,新疆、浙江商会就估算至少有100亿的浙江民资撤离山西煤矿和国内房地产转战新疆棉花。
疯狂的棉价上涨开始上演。国内市场3级籽棉收购价10月份达到了5.7元人民币/斤,同比上涨42.3%。328标准级棉花月均价从1月份的14932元人民币/吨上涨为10月份的24701元人民币/吨,上涨80.9%。美期棉价格在10月一度触及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以来最高水平,ICE期棉价格在10月26日曾涨至每磅1.305美元的历史高位,将三个月连涨态势推至高峰。
“全球经济复苏对纺织品需求增加,中国是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对棉花消费需求是刚性的增长,需求逐步增长而供给明显减少,造成全球棉花价格的大幅上涨。”格林期货金融研究院院长于军礼说。而资金的炒作显然又加剧了棉花市场供求不平衡的现状。
调控加码,期棉暴跌
今年以来棉花价格的暴涨行情一度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后者开始运用各种经济政策调节市场平衡,但调控效果却是一波三折。
2010年5月,三部委联合下发通知,一旦确认为囤积居奇等行为,将进行多达5倍的处罚;中储棉从8月10日开始抛售棉花,到10月20日累计抛售100多万吨;当月央行先后采用一次加息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委与新疆铁路部门共同召开的出疆重点物资铁路运输协调会议确定,11月份起,铁路部门计划安排每日300车皮抢运棉花出疆。
但这些调控消息,以往仅在发布当天造成市场波动,之后棉花现期货依然保持上涨势头。比如8月10日抛售当天,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8142元/吨,跌24元/吨,到9月10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8160元/吨,涨25元/吨。10月19日晚,在央行宣布加息的消息刺激下,全球商品价格重挫,其中美棉跌幅高达3.51%。出人意料的是,10月20日的郑州棉花却在大幅震荡后以红盘报收。
“市场在计算供给时已经把库存计算在内,抛储后意味着库存的减少,反而让市场多头鼓舞,市场是这样来理解的,这是一个多头市场你没有办法。”于军礼认为,棉花主要是刚性需求,老百姓总得要穿衣服,纺织企业总是要生产的。但价格涨得太高,对需求也是有抑制,比如服装价格已经普遍上涨了百分之二三十,对需求起到多大的抑制,现在还无法预料。
在棉花价格依然居高不下,甚至一度蹿上30000元/吨的形势下,国家调控更趋严厉。
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在会议确定的四项政策措施中,其中包括加大新疆棉外运力度,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照收购、无证加工棉花的行为;特别是要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
17日当天,国内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就出现了前述的紧急“退烧”反应,暴涨的棉花首当其冲,郑州棉花期货1105合约跌停开盘,盘中一度打开,但临近尾盘再度封于跌停板上。棉花期货紧急“退烧”,缘于调控之手,业内人士认为是前期疯狂炒作农产品期货的资金慑于调控压力而纷纷离场。
关键是调动棉农种植热情
“棉花出现大幅度的快速调整也是正常,与政府价格调控、货币政策收紧、加息预期都有相应的关系,形成一个合力,应该属于阶段性的回调,市场需要修复的时间,但棉花供应基本面紧张,下行的空间有限。”于军礼认为,棉花价格上涨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即便按现在的价格让农民扩大种植面积也比较难。
中国农村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数为妇女和儿童,种植棉花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需要壮劳力,但农村的壮劳力多数都进城工作了,剩下的劳动力满足不了种植棉花的需要;另外,农民觉得打工的收益也比种棉花高,或者种点麦子就能把这部分收入补回来,导致了国内棉花种植面积的自然减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但是种植的都是转基因棉花,这种转基因棉花抗棉铃虫 ,但不抗盲蝽象,盲蝽象害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了棉花种植风险较大。天气因素、劳动力结构变化以及棉种品质,共同导致了棉花减产。”于军礼说。
来自国家棉花交易中心11月3日公布的消息透露,本年度内地棉区3级棉比例较低,河北、山东等主产棉省3级棉比例不足三成,供需缺口导致只能依赖进口和疆棉。疆棉出疆受上市晚、加工迟、铁路运力紧张等影响,一时难以满足市场要求。12月底前除了美棉能运抵外,印度棉和西非棉都远水解不了近渴。
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11月18日发布《2010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预计,后期随着新棉上市,国际棉花价格将有所回落,国内由于需求旺盛,价格将呈高位震荡。
“从美棉还看不到上涨停滞的信号。”于军礼认为,需求发生明显下降、供给明显增加的变化现在看不到,只能说价格再上涨对需求产生很大的压制作用,这波上涨后会引发纺织品化纤比例明显上升,自然起到替代的作用。目前期货做空的理由和充分依据找不到,但做多也面临国家调控引发短期大幅回调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