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图/CFP
羊城晚报讯 记者吴海飞报道:至昨日,上月19日重启的人民币汇改已“满月”。一个月里,人民币升值0.81%,与此同时,央行重启汇改强调的“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目标得到初步体现: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及振幅加大的趋势开始显现,而汇率走势与美元的关联性有所减弱。
升值预期减弱波幅加大
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呈现双向波动走势。以7月12日-18日的一周为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四个交易日上涨,一个交易日下跌,上下波动84个基点。上周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达6.7718,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上周二大幅下跌84个基点,走低至6.7802。之后的三个交易日逐日走高。上周五,再次回到周一水平。
总体上,汇改重启4周来,第一周大幅上升0.55%;第二周升幅达到0.81%,第三周不升反降,升幅跌回0.76%,第四周重回0.81%;每周5个交易日,至少有3日上涨,至少有1日下跌;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有升有降,最高6.7718,最低6.8275,双向波动走势明显。
汇改重启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幅加大。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即期询价交易中,6月22日、6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询价交易汇价单日振幅分别达到0.48%和0.34%,均接近央行规定的日浮动幅度上限(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的一半水平,这在二次汇改之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剧烈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度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出现减弱迹象。最新数据显示,尽管6月迎来出口大幅增长,但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9270亿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连续第二个月回落,这都使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减弱。而近期一年期人民币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报于6.65左右,暗示未来海外市场预期12个月人民币升值幅度仅为1.7%。
与美元关联性减弱
过去一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0.81%,而美元指数近期下跌超过4%,显示出人民币与美元的关联性减弱。
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大幅缓解、德国等欧洲国家强力退出刺激政策等因素影响,近期欧元汇率出现强劲上涨,美元指数则出现大幅下滑。至7月19日美洲交易时段结束,美元指数已由一个月前的86点附近大幅下跌至82点一线,美元近一个月对主要非美货币的汇价水平已猛烈下跌超过4%。相对于近一个月人民币对美元的0.81%的升值,显示出人民币与美元的关联性正在显著削弱。事实上,在7月15日美元指数出现单日超过1%的重挫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次日的升值表现就并不十分显著。
美银美林6月底发表研究报告推测,人民币的货币篮子中包含15种主要货币。其中,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是占比重最大的四种货币,此外还包含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新兴经济体货币。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汇改重启近一个月来的表现,已充分显示出“二次汇改”的意图,尽管币值与美元仍有密切关联,但并非单纯谋求升值。在逐步体现出与美元脱钩的同时,人民币汇率未来将更进一步地显示出与一篮子货币的关联,曾经被认为是人民币的继续升值之路,也将会以一个独特的方式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