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中国网 张琳)
中国网北京7月8日讯(记者程圣中)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坦言,西部大开发十年以来,内蒙古生态脆弱状况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速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年来平均增速达17.5%。但如何解决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摆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面前一个重要课题。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进行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大多数草原得到恢复,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14.8%提高到了现在的20%。
内蒙古是一个资源比较富集的地区,但是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并不意味着就不搞资源开发了,这些年来内蒙古采取的是“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办法,即有效的保护了生态,也有效的开发了资源,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建设祖国北江安全屏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应该说经过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的努力,生态有了明显的成效,但生态脆弱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刘新乐说。
刘新乐表示,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按照7月5日中央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要始终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进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对广大草原牧区,要通过人口向城镇集中,牲畜向农区转移,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方式,逐步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
“对于局部难以自然修复的地区,我们还要继续采取工程治理的措施,来美化、净化环境。”刘新乐表示,一是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另外,要逐步的完善退耕还草的政策,扩大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延长补助年限。二是启动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工程。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禁牧、休牧与划区轮牧的力度,扩大对项目区的农牧民的补贴规模、延长补贴期限,也积极探索建立森林草原碳交易制度。
“我想经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们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和好的成果。”刘新乐最后说。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