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深圳特区今起扩容五倍 加速二次改革开放
发布时间:2010-7-1 18:20:19
 
文章内容

12年的努力

曾一直站在改革开放潮头的深圳在撤关扩容的路上走得似乎并不顺利。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向记者介绍了12年来深圳撤关扩容的努力。

1982年6月,深圳特区与非特区间设立边防管理线,就是人们俗称的二线关。设立二线关的初衷在于保障“国境边防禁区”的安全和“威慑罪犯”。不过,随着香港的顺利回归及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展开,曾对特区安全起过不小作用的二线关越来越为人诟病。

在香港回归后的1998年深圳市“两会”上,就有代表和委员提出撤销二线关的议案和提案,这也是最早关于二线关存废的争议。

此后,撤销二线关的呼声就一直不断,2003年,二线关存废的争论达到最高峰。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深圳原市委书记厉有为就炮轰二线关,表示深圳市政府每年用于二线关的费用高达几千万元。

争议声中,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多次对二线关的作用进行调研,在2008年调研时得出的结论仍是:2017年之前不撤销二线关。

郭万达介绍说,深圳撤关扩容之所以一直未能实行的原因可能是中央有自己的考虑,“如果批了深圳,别的地方就有意见了,因此深圳是在浦东新区及天津之后才获得了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城市。”

在金心异的记忆里,2000年左右,人们要自由出入特区需要持有边防证或深圳身份证,一张小小的边防证成为特区内外的一道鸿沟。

“记得2001年时,我去北京出差,后在返回深圳的途中,在广州把身份证弄丢了,到特区关口时因没有身份证没有边防证被拦下,回不了家。”

此后,金心异在网上写了很多文章讨论撤掉二线关让特区扩容,这些文章甚至引起了广东省委书记的注意。

民间的讨论在2003年时达到了一个高潮,虽然呼声强烈,但关却一直没有撤。关于其中的原因,金心异在《深圳模式》一书中也提到,当时中央认为深圳已经有了“特区”这个名头,无需再另要“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个新名片。

然而,在中央的调研之后,深圳的撤关扩容呼声开始引起中央的重视。

金心异介绍说,早在2008年12月,《珠三角规划纲要》获批后,深圳特区扩容的说法崭露头角。直到去年5月,《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标志着国务院口头上同意了深圳特区扩容。去年9月,《深圳特区扩容方案》已由广东省人大通过,并向国家上报。“深圳的撤关扩容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当时实际上就差一些必要的程序审批了。”

先扩容 缓撤关

深圳市政府及民间的12年努力慢慢地有了结果。

去年10月底,时任深圳市常务副市长现为市长的许勤在广东省政府“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首次透露,深圳特区版图扩大方案已经获得广东省批准并提交国务院,最终方案为“扩容”还是“撤关”尚需进一步确定。

今年的6月2日,在深圳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上,深圳市政府新闻办相关负责人正式向媒体公布了国务院对广东省《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请示》作出批复的消息。根据批复,从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

从这份最终公布的方案来看,深圳采取的是先扩容缓撤关。记者注意到,这份批复中同时指出,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后,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不再新设。今后视发展需要,由广东省有关部门提出特区管理线处理办法,按程序报批。

6月24日下午,梅林关检查站十来个通关人行通道几乎很少行人通过,检查站外面的马路上各种车辆畅通无阻。

据正在值班的武警介绍,现在没有接到关会撤的消息,一般情况下,过往的行人和车辆也无需出示任何证件就能直接通行,但有时也会偶尔进行一些检查。

出于多重考虑,深圳的二线关仍然保留。不过,在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看来,现在的关只是形式上的存在,“虽然没有撤,但是只是历史纪念意义了,甚至心理上的影响都不复存在。”

而郭万达则直接建议设立二线关博物馆,“当年花了10多个亿建起来了,现在也没有必要再花钱去拆,可以建立博物馆供人参观,有形的关其实早就动摇了,现在重要的解决一市两法及城市规划管理及公共服务上的无形关。”

据了解,深圳市园林绿化部门正在对部分二线关进行改造规划,数十公里长的二线关将被改造成绿化带。

5年内GDP超新加坡

深圳宣布特区扩容被批复之后不过20天,厦门也正式向外宣布扩容计划得到国务院的同意。

在钟坚看来,去年的上海浦东新区合并南汇区其实也是一次扩容。“深圳特区的扩容反映的是国家鼓励和打造以一些发达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带,如果过去的特区是点,现在是希望能点带面,形成片”。

从7月1日起,深圳的二线关将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挡在特区人面前20多年的人造樊篱将会消失,深圳人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地计划:五年内深圳的GDP超过新加坡。

马敬仁认为,继去年综合配套改革方案获批到今年的特区扩容,是在一步步地消除行政区划上人为的壁垒,“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深圳来说,意味着第二次改革开放,它将为特区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在郭万达看来,这个计划一点也不“雄心勃勃”,因为特区的扩容将对深圳带来一新的机会,“去年深圳市的GDP总量超过8201.2亿元,以现在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来看,五年内深圳的GDP肯定会超过新加坡。”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图文]深圳特区今起扩容五倍 加速二次改革开放
  • ·深圳特区力谋“扩版” 担当珠江口东岸龙头
  • ·深圳特区扩容在即 方案已报国务院
  • ·北京人收入改革开放30年间增长59.2倍
  • ·改革开放30年西藏经济年均增长10%以上
  • ·[组图]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增长11倍
  •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大提升
  • ·改革开放30年:中央财政投扶贫资金近2000亿
  • ·香港商报: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光明前景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就业人数年均增长2.3%
  • ·改革开放30年 城镇就业年均增长约4%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