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招商还需谨慎
据法国政府投资部(IFA)上海代表处的数据,2009年,中国在法国的总投资额为15亿欧元,占法国外资总投资额的0.26%。
“中国公司在法国投资数目有限,投资比重不高。这是因为中国公司在海外的投资项目就不多,海外投资起步时间也不长。”孔士嘉在上海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
不过,他也表示,中国公司海外投资发展迅速,中法在投资领域的合作有很大空间。为此,法国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招商引资措施。
5月14日,法国工业部长兼尼斯市长克里斯蒂安•埃斯特罗斯一行赴上海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宣传尼斯市“生态谷”项目,用优惠政策吸引中国企业落户;5月10日,IFA在上海举行大型宣传活动——“法国:精益求精”,展示去法国投资的优势,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5月至7月,借世博之机,法国里尔地区计划在上海举办一系列小规模的投资环境推介活动……
法国在努力吸引中国投资人注意的同时,欧洲正在遭遇债务危机。“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市场正在萎缩,各国政府都在制定削减公共开支、社会福利等增收节流的措施。”中国银行巴黎分行专家余伯涛接受本刊采访时说。
5月20日,法国全国统计和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法国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了0.2%,仍在低位徘徊。同一天,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打算每年减少500亿欧元的对地方财政资助”,实施缩紧的财政政策。法国政府甚至试图提高退休年龄,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下调公务员福利正在成为法国国内最热的话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10年4月发布的《2010年法国经济状况展望》显示,2010年法国国内投资总规模仍可能下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法国的示威游行时有发生,促进就业成为法国的主要议题。吸引外国企业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企业来法投资成为2010年法国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后危机时代,法国经济发展缺乏外部动力。它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分享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从而在欧盟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企业正处于大规模“走出去”的阶段,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不过,中国企业对法国市场的开拓机遇与挑战并存。
有学者表示,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欧洲经济整体衰退,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到法国乃至欧洲投资还需谨慎。一方面,许多中国企业投资法国是为了打开欧洲市场,但是经济危机使得欧洲抑制消费、购买力整体下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很可能降低。
另一方面,从目前状况来看,欧元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会持续贬值,对投资企业的资产保值不利。还有顾虑担心,目前法国的投资优惠政策是在应对危机的情况下出台的,这些政策的持续性还有待检验。
多领域交流作为支撑
中国企业投资法国的过程是一个中法双方都不断适应调整的过程。中国企业需要适应后危机时代的变化,提高国际竞争力,树立公司、品牌形象。中国政府在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给予它们政策的引导和扶持。而法国需要摘掉“有色眼镜”,公正地看待中国,真心接纳中国企业、认同中国文化。
接受采访的企业负责人均表示,中法之间的经贸互动还是比较好的,对中法经贸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不过需要让法国更了解中国,消除法国人对中国整体形象的误解。
“两国经贸往来需要相互了解,中法需要加强沟通。”商务部研究院李钢说,中国企业要了解法国的商业文化;法国也需要了解中国的儒家文化。“双方经贸的平稳发展需要人文、科技、产业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作为支撑,这样发展才能持续”。两国高层领导人不仅要保持沟通顺畅,社会各级层面交流还需扩大。
中兴通讯的谢峻石表示,一些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有些是非市场因素导致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府牵头才能帮助解决。双方政府需要做好市场疏导者,加强互动,寻求到市场竞争和利益均沾的均衡点。
在具体操作层面,政府最重要的是帮助中国企业对当地的投资环境有明确、系统的了解。“最好能制定一个可操作的从‘A’到‘Z’的投资手册。”邦信阳律师事务所的张明杰建议说,政府要扶持一些样板,作为有意投资法国的企业学习的案例。
尚德律师事务所的石川说,中国和法国政府对中国企业投资法国都给予了一些政策优惠和扶持。不过,相对法国驻外使领馆和经济部门对法国“走出去”企业的帮助,中国政府的驻外机构和经济团体还有许多学习和加强的地方。
“没有祖国作为后盾,我们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是没有基础的。我们希望政府加强介入力度。”诚信木业法国公司总经理吴巨锋说。
余伯涛认为,政府除了帮助那些有意向投资的企业了解法国的投资环境,定期总结投资案例外,是否可以在政策层面与法国协商,帮助中国公民在法国工作生活更加便利。与法国签订驾照互认协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