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国务院参事:鄱阳湖经济区建设应立足自身
发布时间:2010-5-23 22:04:50
 
文章内容

国务院参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立足自身特点创新体制机制

新华网南昌5月22日电 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近半年,日前,国务院参事一行8人来到江西,就规划实施情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行调研。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从江西省自身特点出发,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参事们在调研中提出建议。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以及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

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设定的目标,2009年至2015年为先行先试、强基固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

在听取地方介绍,深入车间、农户实地考察过程中,刘坚、郎志正、徐嵩龄等参事认为,目前不少经济区、开发区的建设都存在同质化倾向,鄱阳湖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同时江西省铜、钨、稀土等资源较为丰富,南昌市拥有较好的汽车工业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从这些地方特点入手,进行具体规划。

调研团团长刘坚参事表示,就创新体制机制而言,需要探索如何协调城市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绿色GDP的考核体系,同时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鼓励境外、省外和民营企业参与到建设中来。

郎志正参事认为,建设生态经济区,就要弄明白生态和经济的关系。二者不是独立存在的,应该找到相互促进的结合点。例如,服务业与生态有着紧密联系,它不仅是最为节能的,而且其中的会展业、旅游业还具有高附加值,有利于藏富于民。

“发展生态经济,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重视传统产业的升级,特别是要深入研究传统产业产业链的延伸。”参事们说。

刘坚参事同时表示,生态经济应该成为一种文化,为广大老百姓所认同,只有如此,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持久。

为深入了解各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效履行参事职责,从20日起,32位国务院参事分为3路,分别赴江西、福建和甘肃进行为期一周的“区域经济参事行”调研。


相关文章
  • ·国务院参事:鄱阳湖经济区建设应立足自身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