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谢国忠等学者论辩楼市调控会否致经济硬着陆
发布时间:2010-5-20 17:16:10
 
文章内容

过度投资VS消费不足?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在信贷扩张之下,正在走吹泡沫的路线。过分的信贷扩张给银行系统带去了莫大的压力,买单者却是全国的消费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消费需求,从而制约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你们如何看待上一轮信贷扩张中所隐藏的风险?中国经济是否受到消费不足的严重制约?

刘元春:信贷扩张背景之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确实是目前经济面临的另一大挑战。但是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处于相对安全的范围。

我测算过一个数据,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账面负债加上隐形负债,并未超过100%的GDP,而世界上不少国家负债总值均超过100%的GDP,有些国家如日本甚至超过200%的GDP。

去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速度过快,存在的风险反而可能催动一系列改革。例如地方政府大上基建项目、政绩项目引发的过度投资,会让银行在未来面临一定程度的呆坏账风险。因此,政府财务运行的透明化应该借此推进。另外,地方政府融资的快速膨胀可能会再度引发中央和地方之间财权不平衡的问题,因此也面临着中央与地方财权关系调整的问题。

顾海兵:中国经济不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而是消费受到挤压。如同许多领域不向民间投资开放一样,民间消费也受到许多制约,当然这两方面又相互联系。比如民间资本进入航空业很困难,同样对私人航空的消费也受抑制,背后都是管制的存在。所以问题不是投资过度或者消费不足,而是民间的投资和消费都受挤压。

陈平: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消费不足,也不是投资过度,而是创新不足。

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缩小贫富差距,但是发展中国家没有通过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先例,因为这个阶段民众的需求就是有限的。有些做法只能削弱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加剧企业生存危机和就业危机。

在投资方面,我们过去在硬的基础设施方面投了很多钱,但是对于“基础制度”投资却很不足,这就影响到了经济的竞争力。我主张中国政府“推动内建”,要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推动建设创新体系,这样才有可能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奠定可持续的财富增加的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谢国忠等学者论辩楼市调控会否致经济硬着陆
  • ·经济硬着陆风险惊动中央 总理提醒把握宏观调控力度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