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谢国忠等学者论辩楼市调控会否致经济硬着陆
发布时间:2010-5-20 17:16:10
 
文章内容

房地产泡沫与选择性从紧

《财经国家周刊》:新崩溃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楼市泡沫破灭可能最终引致中国经济增长的“硬着陆”。你们如何看待如今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又如何判断此轮调控新政?

陈平:房地产投资确实存在很大的投机性,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威胁就是对制造业的挤出。在这个领域货币政策收紧是完全正确的,这就是我以前建议的“选择性从紧”。

但是中国的股市并没有泡沫,不仅不应该收紧,而且要鼓励中小民营企业上市,这样老百姓口袋里多余的钱就可以投到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去,去带动技术更新发展,否则他们就只能投向房地产。

谢国忠: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经济的增长模式确实存在不小的问题,目前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依靠房地产来实现GDP的增长,同时房地产领域的一系列数据都以稳定人心和稳定增长为主要目标,并没能反映真正的房地产过度投资的现象。

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在中短期出现很大波动,这要视政策而动。当前的楼市政策变化相当频繁,而抑制的对象也在不断调整。政府往往以处理“家庭纠纷”的态度来看待楼市的调整,哪一个孩子或者哪一个群体利益诉求更强烈,政府就会制定相应倾斜的政策。

但中国房地产政策的长远目标是什么?这个根本思路要稳定下来,需要上升到国策的高度。以新加坡为例,政府确定楼市政策的主方向是满足住的需求,于是新加坡80%的人是住公房的。那么中国楼市的功能是什么?这个问题确定下来,才能有一套稳定的房地产政策,然后才能再去谈这个政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刘元春:房地产泡沫确实存在,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把它说到经济“崩溃”的高度,言之过重。

去年底到今年第一季度,房价上涨过快。但是中国市场跟美国不一样的地方,是中国房地产杠杆率很低。首先,中国的开发投资杠杆仅5.8倍,横向比,在国际上是较低水平;纵向比,在2000年02001年间,开发投资杠杆率曾一度达到7倍以上,因此目前也不是中国市场上的历史高位;其次,购房者的杠杆率在中国特有的消费理念下更低,仅2.3倍。所以,出现房地产市场波动引发银行系统风险、经济增长震荡这种连锁反应的概率非常小。

张立群:中国房地产释放出的是强大的需求信号和购买力。一方面是城市人口本身存在大量改善性需求,另一方面是城市化推动下,越来越多人流向城市,于是在供不应求的局面下出现了房价上涨。

去年底开始的房价大幅上涨具有其特殊性,是大量产业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投机造成的结果。这种快速上涨的房价,不是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能承受的,因此会抑制自住性购房需求,也会抑制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抑制新的房源供给(由于价格大涨必然伴随大落,因此房地产企业会产生不好的预期,不敢高价购地、建房),所以必须予以治理。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房价上涨的势头被初步遏制,部分地区出现下调的迹象。这恰恰为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不是崩溃,而是逐步走向健康发展轨道,我们应该增强对房地产未来持续较好较快发展的信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谢国忠等学者论辩楼市调控会否致经济硬着陆
  • ·经济硬着陆风险惊动中央 总理提醒把握宏观调控力度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