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昨日(3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9年银行代客结汇和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数据。其中,银行代客结汇9786亿美元,售汇7151亿美元,结售汇顺差263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10%、42%;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4054亿美元,对外付款12419亿美元,顺收163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13%、56%。
东莞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松华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上述数据进行解读。
一方面,早期国家要求企业的外汇收入在一定比例上交,后来为了简化手续,就变为银行直接收缴,演变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直接在内部做这个程序,就是银行代客结汇。
另外,代客售汇部分可能是银行有一定的外汇贷款。现在央行和银监局对银行的限制比较多,银行就会通过售汇来增加外汇收入。但在2009年的时候信贷政策非常宽松,所以这个数字是下降的。这组数据下降反映了去年国际贸易的下降。
但王松华表示,公布这组数据跟热钱的关系不大,因为人民币升值最敏感的阶段不是2009年,而今年一季度。他认为,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这个概念中,国内非居民应该是指在国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人员,公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与我国控制资金流向有关系。
王松华进一步分析认为,公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与近期的人民币汇率争论或许有一定联系。我国的结售汇顺差大,是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依据之一。而代客涉外收付款本身就是国际收支账户的一部分。外管局此举,第一可能是为了区分国际收支账户余额有多少,降低外界对国际收支余额的预期,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第二,可能会根据外汇收支规模作为是否重启人民币升值的参考。例如,如果连续几个季度外汇账户余额增长,可能就会让人民币顺应形势小幅升值。
但也有不同于上述看法的观点,渣打银行宏观经济师李炜认为,这些数据应该主要是指贸易项下的信息,去年对外贸易下降了近30%,结售汇顺差下降也符合逻辑。其主要作用可能是为了使市场更准确地理解外汇动向,对外汇、热钱等问题的探讨更具数据基础。他认为,“没有看出这组数据与人民币汇率有直接影响,也没有必要绕过几个明显的数据去强行寻找间接联系。”
外管局表示,为提高外汇统计数据透明度,国家外汇管理局将自2010年起按季对外公布月度银行代客结售汇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
在就相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银行代客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反映了外汇指定银行为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办理的结汇、售汇规模。银行代客结售汇形成的差额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该负责人称,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同时,由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在统计原则上采用资金收付制,其与国际收支统计所要求的权责发生制也存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