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贵州、广西传来的消息,西南大旱正在不断延伸,影响今年春耕春播已成定局,预计旱情得到根本缓解至少要到5月下旬。那么,关系旱区群众生活的农副食品供应情况如何,是否出现涨价现象?昨天,信息时报三路记者通过对旱区部分肉菜市场的探访,得到了较为心慰的答案,总体上受访灾区的菜肉米油等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也有部分蔬菜价格涨幅较大。
广西 百色
菜价翻倍肉价反略降
广西百色地区除了出现饮水困难之外,蔬菜、粮食等农副产品的供给和价格也受到一定影响。记者昨日在百色最大的农贸市场调查发现,蔬菜价格有所上涨,而且种类减少。政府已经从其他地区向旱区调运蔬菜以增加供给。
蔬菜价格上涨种类减少
昨日,记者一早就到百色右江区内最大的人民大菜市,市场内人声鼎沸,叫卖声此起彼伏。
一名买生菜的市民告诉记者,自从干旱之后,百色蔬菜的价格就一直不稳定,“像生菜,经常在2元~2.5元之间波动,一般都要2.5元一把;大蒜从4元/斤涨到6元/斤。”
驻广西各地市农副产品价格监测员提供的信息也显示:以往只卖3~4元每公斤的豆角、丝瓜已涨到6~8元。
在市场经营20多年的刘先生说,由于干旱,他们被迫到南宁或来宾等地进货,不仅成本增加,种类也少了很多,“像豌豆、豆角、香芹等都没有得卖;不少人爱吃的金针菇,要从南宁进货,价格也从8元/斤涨到12元/斤。
还有自种自销的菜农告诉记者,百色一些偏远的县城受旱灾影响,基本没有蔬菜可吃,“有一部分菜被这些地方的政府收购了,所以我们拿到市场上卖的菜少了,价格也会略有上涨。”
猪肉供应足价反略降
目前市场内鸡蛋的平均售价是5元/斤,比平时贵了0.4~0.5元,“鸡蛋的供应量没有受到大影响,涨价主要是由于养鸡的成本增加了,饲料和水都要去买。”卖鸡蛋的肖阿姨说。
相比之下,猪肉供应量充足价格也没有受到影响。有皮上肉8元/斤,瘦肉11元/斤,价格比去年还下降了。“去年10月份有皮上肉还要卖到8.5元~9元/斤。”卖了10多年猪肉的老陈说。
油米价格基本稳定
与蔬菜、鸡蛋商家把进货成本转嫁到商品上相比,记者发现,经营油和米的商家就比较谨慎。他们想方设法自我消化增加的成本,以保持油和米价格的稳定。
市场内一家卖油的商家告诉记者,一桶8升的凌云茶油卖75元,与干旱前价格相差不大,“现在茶油的供应量非常紧缺,进货价也增加了。”老板说,“但我们都是做街坊生意的,不能随便上涨价格,能自己消化的就自己消化吧,如果因为涨价而导致顾客流失就得不偿失了。”
大米的价格也比较稳定,“大米的供给源较多,除了本地大米外,还有泰国等地的进口米,市民选择的余地较大。”一米铺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减少了从干旱地区进大米,而从其他货源充足地多进货,改变大米供应种类,从而减低因进货成本增加的影响。
此外,当地也有措施缓解蔬菜价格上涨。广西壮族自治区价格监督检查分局局长卢启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有关部门正从南宁、来宾等地向旱区调运蔬菜以增加供给,“物价部门已下发通知,要求受灾地区积极调运、调配,组织落实好本地农副产品供应,防止价格出现异常波动。”
云南 曲靖
多数蔬菜米油没涨价
昨日,记者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对多家蔬菜市场、粮油门店、饭店调查后发现,干旱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影响不大,各种农副产品供应充足,涨价的不多,幅度也不大。
本地菜供量少略涨价
昨日早晨,记者从云南省宗师县来到罗平县,路两侧是一片赤红色的土地,光秃秃的,偶尔见到一些庄稼,也奄奄一息,叶片干枯。同车乘客说,往年这个时候,地里都是绿油油的庄稼。
家住县城西关的菜农罗广顺说,西关以前都是菜地,他每天清晨会把菜批发给菜市场的摊点,如今菜地是光秃秃一片,“你种了菜也不会长出来。”
在罗平县城菜市场,杨大姐的摊点上摆了20多种蔬菜,“茄子、白萝卜、花菜、大辣椒、青椒、蚕豆等菜价都没有变化,春节前每斤卖多少钱,现在还卖多少钱。”杨大姐说:“涨价的菜不多,小瓜原来1元/斤,现在卖1.5元/斤;青菜、大白菜也从1元/斤涨到了1.5元/斤;苦菜原来卖1.5元/斤,现在卖2元/斤。”她解释说,除了本地产的小瓜,她卖的菜多是从邻近开远县拉来的。开远属于红河州,罗平属于曲靖市,两地车程仅几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