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承接
即便没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也早已是暗流涌动。但记者接触的企业和政府人士都声称,规划出台之后,他们将迎来飞速发展时期,这是让他们振奋的消息。
但如何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
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说,以前地方习惯于推动科研院所产业化,但现在,不能这样搞了,安徽的路径应该是首先把产业选择好,进而通过利益激励吸引企业。这样一来,在路径上就倒过来了,不是推着走而是如何吸引你。
长期以来,合肥乃至安徽大量的科技创新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吴劲松认为,在示范区的建设中,要以产业为主,通过产业链来统筹创新链,围绕几大新兴的产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应该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基本逻辑。
2009年10月30日,安徽生产的第一台船舶心脏——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在熔安动力机械公司成功下线。公司投资商为江苏熔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位于南通,以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建造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2009年11月20日,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洽谈会上,投资50亿元的熔安动力配套园在此次洽谈会受到广泛关注。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姚卫东说,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还要防止企业出现“水土不服”,经开区在着力培育产业“土壤”,通过引入像熔安动力这样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的企业随之跟进,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当然,对产业转移也不是来者不拒,捡到篮里都是菜。姚卫东说,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使产业转移的过程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契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不可能是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简单复制,而要通过相应政策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招商引 “智”引“技”;同时严格生态执法,让环境保护始终走在工业开发的前头,不能降低对“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真正做到从招商向选商、从引资到选资的嬗变。
安徽省人大代表先锋说,规划不应该仅仅是“一轴两核两翼”的发展,需要对示范区内的城市进行产业内容的细化和分工,不能重复建设。
在先锋看来,安徽参与泛长三角产业转移,决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产业被淘汰后的空间位移,而是经历自主创新武装后的产业提升。安徽选择的必定是开放式创新之路,“我们并非承接垃圾产业。”先锋说。
[责任编辑:pljc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