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梁凤仪接受媒体访问
腾讯财经讯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梁凤仪在2010亚洲金融论坛、上海与香港公布进一步金融合作后,接受包括腾讯财经在内的内地及台湾媒体集体访问。
以下为访谈实录:
梁凤仪:我想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财经事务局副局长梁凤仪是,我是2008年8月份才在财经事物局的问责团队工作的。我之前一直在香港金融管理局里面负责外事工作,现在我一直是负责和内地的金融合作方面的事情。我第一份工作和大家一样,是记者。所以我很愿意接受访问,因为我曾经像你们一样坐在那边提问的,不过那是很久的事情了。今天我很高兴,在座的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台北全国的有内地和台湾的记者。因为你们这几天的新闻焦点都是和内地的金融合作有关系的,所以他们就请我来和你们做访问。
我先谈谈过去2009年我们在金融市场的一些发展情况,然后大家可以随便提问。可以说股票市场在2009年是丰收的、丰盛的一年,在于IPO方面一共集资超过300亿美金首发的股票,我记得以前一直没有过,以前一直排在前列的都是纽约、伦敦,但是去年我们排第一,这当然跟不少内地企业上市有关的。我们的恒生指数去年一整年升了52%,但是从低谷到高位我们是100%的涨幅,这个涨幅跟亚洲新兴市场是差不多的,也没有太高,其实有一些市场的涨幅比我们更高,比如说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但是我们跟新兴市场、亚洲市场态势差不多的。
因为国家的支持,所以过去六年年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特别多,所以我们在总市值中有58%是来自内地企业的,包括H股,包括红筹股。现在总共在我们股票市场有超过500家的内地企业。从1993年开始总共筹的金额是25000亿美金,至于台湾的企业在香港的上市情况,主要是在2008年以后多了好多家,现在总共是48家的台湾企业,一共筹到81个亿美金的IPO。
国务院提出上海2020年要发展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大家会关注香港会被边缘化。其实我们在很多场合,包括昨天你们如果采访了我们的局长陈家强都会知道,我们合作的空间比竞争的空间更多,过去几天你们也看到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和方星海主任也跟我们陈家强局长签署了两地金融方面的合作协议。再加上昨天上海及香港两家交易所本身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在备忘录上产品开发的合作。
本人在过去几个月内去了上海两次,都是看看在这几个领域方面怎么和上海配合,加强在这几个方面的合作。我完全相信上海跟香港的优势肯定是可以互补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香港定位为人民币中心,也把香港定义为国际资产基层管理中心,当然我们向来的强项就是一个资产的中心,包括IPO,包括融资和发行债券。
在推行这三大中心的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我们很鼓舞,去年底12月30日香港特首曾荫权在北京述职的时候,香港在推行人民币中心得到了中央很积极的回应,首先国家确定香港在国家的金融改革过程中起到了一个试验田的作用。这个话怎么说?有一些在香港可以试行的试点,先在香港试行,其实在去年我们看到很明显的比如说选定香港作为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的试点,在去年底温家宝总理也主动提出来了好几项都是我们今年会推进的方向,包括怎么扩大人民币的贸易支付,也包括考虑怎么样用不同的人民币的融资,包括商务融资,包括帐务融资,还用研究人民币用支付对外的直接投资。这些都是一些新的领域,我们今年会抓紧研究怎么推进。
第二个方面就是怎么扩大人民币债券,大家可能都熟悉其实在香港也发了人民币债,在发债体方面已经有所扩大,本来只是国家商业银行、开发行、工商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之外,去年在两方面有一些新的点子,最主要的是财政部在香港发了60个亿的国债,这个也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另外就是香港银行,包括汇丰和东亚在内地的子行,就是中国公司能够在香港发人民币债。
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在进一步扩大发债体的种类,刚才说除了国家商业银行、财政部和香港的银行,我们会进一步探索怎么样再增加这个发债体的类别。确实香港作为国家一个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其中一个比较大的改革方向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让人民币的产品尽量在境外流通。在这个方面,我们希望香港能够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包括在进一步推广人民币债的发行方面,多一些金融类的产品,以及其他的人民币的产品,以及其他用人民币来支付的项目。而香港已经建成的人民币的清算平台能够提供给周边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用。这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另外刚才也提到了一点就是我们和上海和广东的合作,我们跟内地发展的策略,一方面是和上海的合作,这个我就不多谈了,因为这几天有报道。最主要的是他们有一个很大的股票市场,当然深圳也有一个很大的股票市场。在产品方面,包括你们经常问的ETF,包括进一步开发的产品我们会进一步和上海合作,也因为它是拉动内地需求的一个金融命脉中心,我们有很多方面的合作。这是我们和上海的合作。
我们和广东的合作是同样重要的。因为在地缘方面,我们跟广东是挨着的,所以整片广东也很自然地成为了我们的福地,所以国家对于广东和香港的合作有一个先行先试的总的纲领。在纲领下,前天黄华省长在发言中也一再强调我们在珠三角规划纲要下,在CEPA这个框架下,我们会尽量先行先试,在什么领域里面比较突出?在机构辐射和机构的合作方面会比较明显。所以你看到在CEPA6下,香港的银行是可以采取异地支行的措施,可以减少银行的注册资本金,可以在广东省不同的县或者是市里面开这个支行。所以如果我没记错,恒生银行这几天在佛山要开一个支行。广东也非常欢迎,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金融服务的水平,这是一个方面。另外证监会也在上个月出了一个管理办法,香港的券商能够和内地有一个合作的商务,就是合资,提供证券咨询服务。我知道这个也有申请,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所以,这些都是在服务业方面一些先行先试的做法,对于我们自己的机构在广东提供更多的服务试点。但是反过来我们也非常鼓励上海也好,广东也好,也多在香港设机构。今天有台湾记者在,我也特别看到我们过去一年和台湾的金融领域也有新的突破。前几年香港的证监会和台湾签的备忘录框架下,去年8月份有3只港股的ETF在台湾挂牌。在台湾ETF的市场交投量也非常畅旺。所以当大中华和金融市场更加融合的时候,现在讲港股ETF准备在上海上市,在上海和深圳也有。反过来我们香港已经有不少的产品让香港投资界能够买到A股,每个月都有新的ETF出来。所以我希望这一类的互相买卖挂牌的产品会随着我们经济和金融的融合会更多。我想我简单介绍多这里,你们可以提问。
记者:我先问个问题,您刚才谈到香港现在作为人民币清算平台更多地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但是现在很多内地在香港的投资更多的都是用港币,有些项目还是没有办法用人民币,财库局在今年会不会有一个人民币直接投资的时间表?另外,现在随着内地流动性过剩情况的出现,很多资金到香港来,不知道财库局对内地这样的热钱有没有监管的措施?
梁凤仪:两个问题。第一,用人民币作为贸易支付现在确实只是一个起点,这个量可能还没有起来。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因素是现在在五个城市里面都有一个清单,在清单内的企业才能参与,我相信随着这段时期稳妥的推进以后,广东省政府或者是上海市政府有关的人民银行和推动这个试点的有关单位研究无论是在领域上扩大,还是在名单上怎么扩大,当然还有一个习惯的问题,比如说香港的公司用人民币支付,有一些贸易商可能支付要贷款的利率,现在人民币的借贷成本比美元和港币的利率要高一些。但是我们开拓这个试点是考虑长远,我们希望能够给我们的贸易商多一个渠道,他们可以选择用港币或者是人民币来支付。我想反过来内地也没有这个问题,如果人民币很充裕的话,在降低利率风险的时候也很愿意用人民币来支付。所以我觉得还需要时间,但是这个方向扩大和发展的潜力是相当大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香港确实在过去一年,尤其是在经济复苏,在去年第二季度开始确实有不少的基金流入香港,可以从监管局的数字中看出来。这些热钱也不单是从内地来的,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有亚洲的,也有欧洲的和美洲的都有。因为我们香港资本项目完全放开,我们当然不会有任何措施这些基金来或者是去。但是我们有很严格的监管制度,让银行不会因为资金多,便宜,利率为零就会增加风险。当然我们也关心这个市场是否有泡沫的风险。除了加强监测以外,在房地产方面监管局已经在10月份到11月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要求2000万以上港币的豪宅首付从30%增加到40%。在高端市场上,这个价格可能是一个风险。如果将来全球基金要退出的话可能会影响资产价格的浮动,所以银行要他们谨慎承担风险,要求首付要提高到40%。
除此之外,就是怎么样申请按揭?承担债务的人怎么样计算他的还款的能力?就是让银行的贷款更谨慎,这些措施都是我们已经实施的。
记者:您好,我是腾讯的罗绮萍。昨天鲁比尼教授也提醒零息时代很快就过去了,正如您刚才所说的香港的热钱是来自国际也来自内地,内地一个说法,就是认为很快会调整利率,现在人家都很担心,还有一个消息就是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又在香港布点了,虽然现在和1998年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大家还是很担心,香港再有被攻击的可能性。资金如果突然抽走,它在香港监管的条条框框下操作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招数面对内地和国际基金抽走的情况?
梁凤仪:其实资金突然退出的风险,最关键的是我们的金融机构在这些资金涌入的时候有没有承担过大的风险?其实关键的永远是在金融机构。因为这些游资来来去去好多,其实很难判断现在我们是不是有泡沫,如果有泡沫是在哪个阶段,这个很难判断。一般来说,资金退出以后资产价格下滑是很快的,你出问题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出问题。如果金融机构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比如刚才说的他贷来的炒卖和投资房地产的人过大、过多,资产价格下滑很厉害的时候,他贷出去的钱不足够偿还本身已经减低的资产价格。所以监管机构要看他有没有过分地贷给他的客人,贷款的时候你的Margin(融券)是不是太厉害,你的down payment(首付)是不是足够,你计算它还款能力的时候是不是太宽松。从这个方面来确定他们不会因为房地产,比如说房地产估量得太宽松了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承受的风险是多少。
所以,我们不会去控制这些热钱进来或者是出去的量,但是我们也要密切地监测这些情况,最关键的还是经常查问,经常去监测这些金融机构本身的公告是多少,他承受的风险是多少。如果他没有太多的风险,我们经常跟他们做压力测试,如果他一下子掉30%、40%、50%都不影响它本身的健全,那它就过关了。我们在金融海啸期间,在2008年9月份开始经常跟这些金融机构和中介人做压力测试,就是想看看他们在资产价格浮动那么厉害的时候能不能承受这个风险。
罗绮萍:但你们统计的数据可能不全,人民币未自由兑换,但是在香港买卖是非常方便的。我的办公室旁边有个药店,我就可以很自由地兑换,把钱汇到内地,或者是把内地的钱汇到香港,这在你们的监测体系上是没有的,这在香港是合法的,但不符内地的法则。我比较担心资金流进流出像地下水,你监测不到,地下水突然间流走是在你们监管之外的?
梁凤仪:所以我们要确定我们金融系统是不会被拖垮,因为这些地下水是很多的,现在是零息时代,金融机构要注意在利息上调时,这些资金会掉头走了,而且走得很急的时候,怎么样影响到他们的资产负债表,这就是压力测试的一部分。你刚才说有很多地下的渠道,我觉得这些钱进进出出都可以,但是这个钱未必进入银行体系,如果这些钱去买豪宅的话,我想根本不可能拿到按揭,或者是拿到的按揭很少。如果有这样的需求,当然会造成房地产的价格很高,起码高端的市场的价格可能很高,这对我们中下游的价格肯定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