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国际研究部黄文山
摩通于上周五公布了2009年第四季的财务数据,期内纯利按年增长367%至32.8亿美元。尽管摩通的盈利超出市场预期,但其零售银行业务却出现自2008年第一季以来的首度亏损,反映美国消费仍未全面复苏。
受此影响,金融股拖累美股在上周五下挫100点。美股的下挫令昨日的亚太区股市普遍回软,港股亦跟随低开235点,其后在汇控(00005.HK)的领跌下,跌幅进一步扩大逾300点;午后,内地A股的反弹一度刺激港股回升,并几乎收复所有失地,可惜在内地股市收市后港股无以为继,加上可能有欧洲基金沽售在欧洲上市的港企股票,令恒指再次调头向下,最后收市跌194点或0.9%,跌穿100天平均线(约21613点),全日成交减少至690亿港元,国指跌66点,收报12290点。
至本周一,港股已经连跌5日,港元兑美元的汇价则较上周五微跌至7.7615水平,显示港元持续弱势,但跌幅已经明显收窄。我们认为,港股未来数天的走势仍会偏弱,但如果没有更多的坏消息出现,港股的跌幅有限。
个股方面,汇控受摩通业绩拖累,曾失守89港元关口,收89.25港元,跌1.6%;内银股则表现各异,交行(03328.HK)、工行(01398.HK)及建行(00939.HK)逆市升1%-4%,但招行(03968.HK)及中行(03988.HK)却分别下跌3%及1.5%。
值得留意的是,内地将于1月21日公布一系列经济数据。人民银行在上周出乎意料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示经济数据可能异常强劲。市场近期似乎更为关注通胀问题,许多经济师已调高相关预测,普遍认为12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将达2%,主要由食品价格上升所带动。投资者因此须留意价格飙升涉及的多项季节性因素,如严寒天气中断食品供应,但情况只属短暂,全年食品供应一直维持于健康水平。故此,消费物价指数在第一季或会超出预期,至第二季应会逐步放缓。
我预期实际的通胀风险将于2011年来临。我们发现货币供应与通胀息息相关,而历史数据显示,消费物价指数的表现大多滞后2-3年。从2008年中期至2009年中期,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达10%以上,高于7%的平均值。于2009年下半年,内地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介乎27-29%,而历史平均增长则为18%。除非各国政府出台更多紧缩政策,并通过美元走强有助压抑商品价格,否则我们预计实际通胀风险将会于2011年浮现,而现阶段实难以量度通胀的幅度。所以,黄金仍是对冲通胀的最佳工具,股票则并非必然,建议投资者可尝试投资于有能力在通胀环境下提高产品售价的公司。
[责任编辑:Jack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