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难涉足 民营航空折戟蓝天
在交通建设蛋糕越做越大、经营效益炙手可热的同时,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在2009的形势却是冷暖两重天:基建项目再多也无缘涉足,行业市道转暖自身却难以保全。
与航空业国企巨头的状况好转相对应的,2009年是民营航空业的艰难求生的生死临界线。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航空业普遍陷入困局,但由于不能象国企那样获得国家注资,本来就稚嫩的民营航空很难挺过市场的严寒,而大型国企则凭借行政力量趁机吞并。除了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因与旅游混业经营、从而赢利外,其他民营航空企业一个个折戟沉沙。东星航空被实施破产清算,鹰联航空被四川航空重组;奥凯航空停航正待重组;深圳航空因最大民营股东“涉嫌经济犯罪”,65%的股权也面临终将被国有企业吞并的危局。
由于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的优异表现,如春秋航空前三季度盈利达1.4亿元,两家公司也先后获得国际航线经营权。2010年,民营航空有望大浪淘沙突出重围。
在高速公路这一领域中,民营资本也纷纷被挤退出。在长三角等地区,许多由民营企业运营的高速公路,纷纷被地方政府收回经营权。“国进民退”的情况很严重。
2009年,民营资本投资铁路再出成绩:总投资达23亿元、全线长64.29公里的嘉南铁路开工。这是中国铁路开放投资后,为数不多、规模有限的又一条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不过,对于铁路全年6000亿左右的总投资规模来说,民营资本份额非常微小,制约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行业的制度因素仍未有明显改观。
在民营企业直接投资交通基础项目面临制度障碍的同时,民间资本投资的渠道,剩下了股市公开招股的唯一间接形式。铁路为了解决负债率不断提高的问题,今后将提高股市募资的比重。今年,太原铁路局全局境内的铁路资产,将全部通过上市公司“大秦铁路”进行募股,为各类企业法人和自然人投资铁路创造了机会。
上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颁布《铁路建设条例(征求意见稿)》,表示国家鼓励和支持通过多种融资渠道筹措铁路建设资金,扩大债券发行、股票市场融资规模。可以遇见,如果没有根本的体制改革,今后的这将是唯一的渠道。
由于制度壁垒的阻挡、以由于国内民间资本分散,交通建设由国有资本唱独角戏的局面,段时间内还难以明显改观,不过,境外法人的投资则很受官方青睐。
如北京地铁4号线是第一个采用内地与香港合作经营模式的项目,对公用事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方面做出了有意的探索。由于目前双方均对目前的合作满意,将在房山线上继续合作。可以想象,其示范效应将在全国展开。
[责任编辑:azure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