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融资压力凸显
虽然目前银行股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估值洼地,但是受制于巨额融资预期压力,短期内银行股难以有乐观表现,这也将进一步延迟市场风格转换的进程。
首先,各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降至历史低位。根据中央调控政策“稳增长”的要求,银行信贷应保持一定连续性,但按照市场预期,在2010年6-8万亿元新增信贷规模的背景下,目前多家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降至历史低位,银行需要额外的资本金来支持贷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其次,银行监管力度增大。银监会近日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指引》,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信息需要以临时、季报、半年报、年报的披露频率对外披露。2009年三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1.4%,目前来看暂时符合监管要求,但是从审慎监管的角度来看,明年银行资本充足率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第三,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明年不排除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从而回收银行整体的流动性。
初步估计,明年银行股的新增资本金需求在2000亿元以上。在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之前,银行股巨大的再融资规模将始终成为市场最大的顾虑,这也将制约银行股的表现。
地产政策开始收缩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产业链条非常长,涉及的行业面较广,房地产不仅是我国经济的龙头,也是A股市场人气的龙头。近期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密集出台,速度之快超乎市场预期。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并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18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五个部委联合下文,要求拿地首付不低于50%。
房地产市场长期的走势取决于人口、土地、经济增长、城镇化等经济基本面因素,但是短期表现受金融杠杆的变化影响更大。回顾全球主要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危机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根本原因是2002、2003年开始的金融创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房地产需求来自于持续不断的移民,以及资源出口造成的财富总量扩张;俄罗斯的房地产市场与当地的丰富资源出口带来的社会财富总量迅速膨胀、体制改革导致贫富分化加大的状况有关。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市场金融杠杆最大的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幅度也最深。
目前在我国“管理通胀预期”的政策指导下,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将成为政策的重要考虑对象。政府一系列措施意味着房地产调控开始升温,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杠杆难以继续提升,政策面的收缩也许还需要时间才能传导到基本面上,但是各方对地产市场的预期已经开始谨慎。预计A股市场地产板块的低迷还将持续,并将进一步打压市场人气。
总体来看,预计短期大盘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投资者应该保持谨慎。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持续好转,企业盈利大幅改善,股指中枢震荡上行是大趋势,长期投资者可对低估值板块以及“调结构”带来的经济增长转型板块进行布局。
(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steve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