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IMF预测世界经济止跌回稳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 2009年,世界经济跌宕多姿,市场充满无穷变数。时值岁尾年终,新华社驻外记者以微见著,积语成章,讲述他们眼里的经济危机与复苏。
驻华盛顿记者刘丽娜:褪色的光荣与梦想
今年年中初到华盛顿时,几乎觉察不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食品超市,还是购物中心,商品琳琅满目,整洁悦目。到了周末,很多餐厅还要等位。如果不是头脑中事先打上美国已陷入“百年一遇”金融危机的烙印,很难相信这个富裕的国家正处在危机之中。
但时间久了,对危机的感性认识就逐渐增多。记者住处附近县政府地铁站的一部自动扶梯坏了半年也没修好,反映出当地公共财政的窘况。有稳定收入的记者申请信用卡,迟迟未能获批,而8年前记者在美留学时,能轻而易举地从银行获得可观的信用额度。
实际上,与一年前相比,美国现在的经济数据看起来已经健康得多,但复苏显然要假以时日。而且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次金融危机对精神层面的影响更大。
一位猎头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前总统克林顿时期的经济荣景已经一去不返。在副总统拜登主持的一次研讨会上,专家和拜登本人都承认,现在的美国人普遍感到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都难以重新获得上一辈人的那种幸福感。
的确,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美国人的自我感觉并不好。这10年,以互联网泡沫破裂为开端,美国历经了“9·11”恐怖袭击,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最后终结于房地产泡沫破裂、华尔街惹祸、纳税人埋单、失业率达到26年来最高水平。
口才一流的奥巴马总统近来反复强调,要复苏经济,要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石,要让美国在21世纪继续保持20世纪时的全球领导力。然而,能否重塑似乎已经褪色的光荣与梦想,是今年美国人面对的一个大问号。
驻莫斯科记者俞懋峰:向经济顽疾开战
一年前的某个早上,记者像往常一样翻开莫斯科唯一一份英文日报《莫斯科时报》,惊讶地发现过去热闹非凡的广告版开了“天窗”。当时不禁叹了口气:看来俄罗斯经济真的陷入危机了。
记者有位邻居是来自中国的理发师,在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家理发店供职。经济危机爆发前,经常听他说俄罗斯人给小费很大方,有时给的小费比理发的工钱还多。如今,这位师傅店里的生意清淡了,客人也变吝啬了。“以前的客人,尤其是年纪大的,出手起码是300、500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现在小费最多给50或100卢布,有的干脆不给,”他无奈地说。
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分别萎缩了1.6%和2.5%。不过今年入夏后,受益于欧盟和各成员国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欧元区16国经济略有好转,第三季度出现了0.4%的微幅增长。
张思贤还说,危机期间招工比以前容易很多,“一个广告登出去,很多找工作的人打来电话,在工资上讨价还价的余地也很大”。
就业,应该是目前欧盟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它与信贷市场困局,构成欧盟经济复苏的两个最大威胁。
离圣诞节还有几天,肯尼亚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已经装扮得颇具节日气氛,与去年年底相比,人气明显增加了不少,收银台总是排着长队,吃饭时餐厅的空位子也总是所剩无几。
其实,等候换购美元和等候吃饭的两条长队,反映了阿根廷经济真实的两面。金融危机对阿根廷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但是阿根廷人的消费习惯并没有因为危机的到来改变多少也是实实在在的。
农产品在阿根廷出口中占据比重很高,今年阿根廷出口的下滑已成定局。在公共投资方面,阿根廷政府也投入不少资金用于基础建设和公共工程,但是这些投资效率不高,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在出口和投资都难以振作的情况下,消费承担起避免阿根廷经济大幅下滑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