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发布会 摄影/中国网 杨佳
中国网12月7日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预测了2009年和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公布了2009年至201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并正式对外发布《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经济蓝皮书》指出,2009年前8个月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338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其中出口商品额达到730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2%,进口贸易额为6079.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7%;累计贸易顺差为122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9%。前8个月对外贸易情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2009年7、8两个月的月度商品出口额恢复到千亿美元以上;二是双边贸易排序变化,东盟市场地位上升;三是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更具有抵御市场需求下降风险的能力;四是进口商品价跌甚于量跌,是进口储备资源的好时机;五是国际分工格局没有大的变动,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贸易仍然占据主流;六是出口退税已到极限,再加大其政策强度的回旋空间已经很小;七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出口贸易频频遭遇贸易救济调查。
其中,2009年上半年由于国际石油、矿物资源类产品价格下降,因此石油、矿物资源类产品进口金额下降幅度达到45%以上,而中间投入品进口金额下降幅度较小,因此石油和矿物资源类商品进口金额比重从上年23.8%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9.1%;而中间投入品进口比重上升了3个百分点。从长远建设来看,石油和矿物类资源产品都是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商品,而当前国际市场价格较低,如果能够启动外汇与实物储备转换的机制,大量进口这些资源性产品,不仅对未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利,而且也有利于对当前的国际市场创造更多需求,形成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刺激因素,同时也是我国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