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木兰直选六年记:一个镇委书记和乡镇的试验
发布时间:2009-12-1 19:59:06
 
文章内容

如果不是六年前那次轰动海内外的乡土行政改革试验,39岁的刘刚毅或许还不会有如今这么多白发,可能也不会当选北京奥运火炬手、作为基层党代表走进市委全会。

2003年12月4日,从11个来自新都区的候选人中,243名各界代表“公推”出了时任木兰镇镇长的刘刚毅和时任镇党委副书记的李勇进入镇党委书记“直选”。同年12月7日,木兰镇全体党员举行直选,639张选票,刘刚毅以480票当选。

这是全国第一例直选镇党委书记。

六年后,一切都已掩埋在了看似平静的街头巷尾。

但这场试验所引发的事关限政与自治的思考和抉择,却对那个叫木兰的镇以及一些基层官员的仕途产生了不小影响;它在示范成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综改”试验区重要意义的同时,也折射了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探索。

刘刚毅的命运

刘刚毅的仕途,起步于新都人大,在办公室呆了十多年后,1998年调任木兰镇镇党委副书记,2003年2月担任镇长。

木兰镇,距成都市区6公里,是新都区惟一全部是丘陵和台地的乡镇,总人口约3.52万人,其中97%是农业人口。

11月25日,带着一种复杂的历史情感,刘刚毅告诉记者,“当时我已是镇长了,之前当了很长时间的副手,如果不参加公推直选,别人可能会说你心头虚。我主动参选,也是希望有个更高的平台让自己接受挑战”。

“今天是上有天、下有地作证,不兑现,代表们能把你选得上来,也能把你选得下去”,2003年12月7日竞选完毕,时任新都区委书记的李仲彬振臂向刘刚毅说到。随后,刘被区委赋予“组阁”的权力。他首先提名直选中的竞争对手李勇为镇长人选,并获得通过。

据记者调查,六年来,“原地踏步”的刘刚毅迎来送走了三位镇长。

第一位是李勇,2006年初调离木兰镇,先后出任了新都区国土局副局长、蒲江县国土局局长,目前在与新都区东南向接壤的青白江区担任国土局局长;第二位是刘跃江,干了两年多也离开了木兰镇,现在是新都区招商局局长;现任镇长刘文康,去年9月上任。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组阁”在学界、政界争议比较大,自李勇后,刘刚毅没有再提名镇长人选。

事实上,一些副镇长以及当初一同参加公推直选的官员,近年来也普遍得到了升迁。更别说那些直接推动改革试验的新都区委、区政府高层。

新都改革“操盘手”、时任区委书记的李仲彬,目前是巴中市委书记;时任区长的孙建成,目前是成都市青白江区区委书记;时任区委组织部长的麻渝生,现在是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时任区委副书记、副区长的屈建宏,目前是成都青羊区区委书记等等。

对此,刘刚毅向记者表示,“既然参加了公推直选,并作了承诺,就要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木兰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真不想离开木兰吗?”“老百姓会不会不让你走?”在雾气渐散的木兰山,当记者再次把问题抛给刘刚毅时,他笑了笑,“根据党管干部原则,什么时间离开木兰镇,不是我说了算”。

“在享受一些有别于其他同僚的政治待遇同时,他的交流、提拔和调配,事关这场改革的深化。按照现有的政治逻辑来判断,党委对刘刚毅的安排会有个交代的,只是机缘未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四川省社科院政治学者李羚表示。

“有限的”改革

刘刚毅“稳坐”木兰山的背后,木兰镇正在发生变化。

从2005年5月开始,刘刚毅推出了木兰镇的“公报”——《桥梁与纽带》,实际上就是一张A3大小的印刷纸,内容包括公开政策、公开工作等。

“每个村的重点工作都在这张纸上,人家在修桥修路修水渠,你这个村却没有动静,群众就有个比较”,刘刚毅告诉记者,至今《桥梁与纽带》已出版了30期,每两个月向全镇每家每户发放一次。

为了增强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木兰镇还对600多名无职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过去是村支书、村主任‘二人转’,广大党员旁边看”,在刘刚毅主导下,该镇还出台《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和《加强村级干部日常管理的通知》,着力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

“成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川内组织系统的一名官员看来,第一个阶段着重于乡镇层面,从2006年开始,成都全面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第二阶段在村级层面做了延伸和深化,“整体目标就是限政,实现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的统一”。

木兰镇的前世今生,是成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3年,木兰镇财政税收为363万元,有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在万元以下,全区目标考核排名第13位,全区倒数第一,乡村债务总计为800多万。

今年木兰镇已完成了区上下达的3亿元招商引资任务,财政税收达到了2200万,区上目标考核是1900万。“目前,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3个,5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刘刚毅还向记者透露,目前政府基本没有负债,学校大概还有100多万元的债务,“不负债也不行,合理负债最重要。村级运转正常后,就能为老百姓办更多事”。

在木兰的发展过程中,刘刚毅遇到过两个比较鲜明的问题,概括为一句话,即对谁负责的问题——“一个是公推直选后,涉及先发展城镇还是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道路问题;第二个是有了发展机遇,群众要求发展的问题和科学发展的问题”。

刘刚毅必须作出抉择。“与前几年相比,我现在去村上时间少了,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但刘刚毅感觉直选出来的党委书记确实不一样,“去村上少了,老百姓自然就非常关心我的动向,会问书记怎么了、到哪里去了,等等。毕竟,我是他们投票选出来的”。

针对刘刚毅的变化,前述川内组织系统的官员向记者分析,这与其周边出现一个个都是公推直选出来的镇党委书记也有关系,“特殊的时空状态已基本不存在,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同样的政绩考核体系下,上级党委指挥棒往哪里指,下面就往哪里走”。

刘刚毅也很清楚自己的“改变”。他告诉记者,公推直选不能“包治百病”。

2007年6月,刘刚毅在全镇公开民主测评党委书记中以97.6%的高票得到了党员群众的肯定。今年1月召开的2008年度镇党委书记和党政领导班子民主评测大会,民意调查中广大党员群众对刘刚毅的综合评价满意率为88.9%。

“木兰镇的明天,取决于中国大势”,川内组织系统的官员告诉记者,有些问题不是新都改革探索中的缺陷,而是新都改革探索中的无奈和其无法克服的内在局限性,“它涉及到全党的体制问题,不是一个地方党组织所能决定的”。

大雾消褪,朝阳初露。木兰山安静依旧。

[责任编辑:benlai]


相关文章
  • ·木兰直选六年记:一个镇委书记和乡镇的试验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