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华绕不过“贸易保护”尴尬
宋蕾
美国总统奥巴马15~18日的访华之行可能改变不了中美目前贸易摩擦升级的现状,这几乎已成为各方一致的观点。
中国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事馆商务参赞何伟文昨日对CBN记者表示:“在宏观上,奥巴马一定会提出加强贸易往来,并重申其反对贸易保护的立场。但这仅仅是战略性的,对目前中美之间正在增多的摩擦基本不会起太大作用。”
何伟文说,经济危机和美国国内政治博弈导致美国对中国产品的抵制在一段时间内会成为常态,且很可能加剧,他认为这段“波折期”或将长达大半年到一年之久。
短期内摩擦仍将加剧
虽然10月底在杭州召开的中美经贸联委会上,双方承诺不再对对方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但进入11月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却仍在加剧。
联委会举行一周之后,美国就接连对中国无缝钢管、金属丝托盘和油井管发起调查。上周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又裁定,对从中国和印尼进口的铜版纸、从中国进口的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中国方面同样有“回击”。商务部11月初也表示,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双反”调查。
舆论认为,虽然两国高层都在强调加强贸易磋商和沟通,但因微观行业受到经济规律的牵制,加上美国失业率的上升,这些都将在客观上继续影响中国对美出口。
“两国都有改变美国在中美贸易中长期逆差局面的意愿,但目前美对中国产品的限制已经是恶性的,受到了本国劳工政治势力的牵制。”何伟文对CBN表示,他认为短期内中美贸易摩擦还会加剧,只有等待经济状况缓和,同时美国本土其他经济势力——包括推崇自由贸易的跨国企业——开始争取自由贸易带来的竞争便利等权益时,中美贸易摩擦才可能缓和。
商务部:中方仍认为美国回归保护主义
面对如此形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7日在天津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上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贸易萎缩,使中国这个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深受其害。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共88起贸易救济调查(反倾销57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案总额102亿美元,数量和数额同比分别增长29%和125%。
“特别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在增加。”姚坚说,统计显示,今年1~9月,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4起,虽然数量同比下降6%,但涉案总额达58.4亿美元,同比大幅上升639%。
而且,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今年9月共召回7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15次,其中中国产品被召回6次,居第一位。
“就贸易问题而言,中国会重申对轮胎关税和正在华盛顿酝酿的一些其他措施感到失望。”姚坚说。
对于奥巴马之行,姚坚认为奥巴马会告诉中国,美国并没有诉诸贸易保护主义,市场依然开放,美方所做的符合WTO规定和美国的贸易法规等。但中方依然认为美国在回归贸易保护主义,并希望美国不要启动其贸易法中的“421条款”(即若认定中国出口激增危及美国同业,可以实施进口限制,无需提供不公平贸易证据),对中国产品征收特保关税。中方担心,这一条款会被广泛实施在更多中国产品上。
[责任编辑:pljc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