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特保效应”发酵 中国制造或遭遇贸易摩擦
发布时间:2009-9-23 21:13:14
 
文章内容

  本报记者 姚玉洁 冯源 贾远琨

  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迹象表明,轮胎案的“特保效应”正在发酵。美国钢铁公司近日向美国商务部提交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一些钢管产品征收最高达9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更多的国家、更多的行业正在对“中国制造”发起新的贸易救济措施,2010年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或将激增。

  “特保效应”发酵

  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11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似乎是受此“激励”,美国钢铁公司近日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一份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一些钢管产品征收60%或更高的反倾销税以及15%至30%的反补贴关税。这些钢管产品主要是用于石油化工、炼油厂及相关业务的进口钢管。

  此前,美国商务部在9月9日作出初裁,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油管加征10.9%至30.69%不等的关税,总金额超过2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发难”的行列。阿根廷政府日前表示,将参照巴西的做法,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届时可能对中国生产的小汽车用轮胎征收反倾销税。此前,巴西决定,自9月9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型号小汽车用轮胎征收每公斤0.75美元的附加税,实施期限为5年。

  浙江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认为,一方面奥巴马的裁决鼓励了美国国内诸如钢铁、服装纺织品、鞋类等劳工组织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信心,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其他国家也会跟风。

  据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WTO成员国发起的反倾销贸易调查数量同比增加了12%,今年上半年则同比增加了18.5%。而在二季度的35起案件中,有八成是针对中国产品。

  多要素密集型产品或成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轮胎特保案及钢管“双反案”表明,外国对中国产品实施的贸易救济措施,已不再局限于纯劳动密集型产品,像轮胎这种多种要素密集型的产品,将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理事长沈金荣介绍说,轮胎产业涉及橡胶、钢铁、炭黑等上百种工业原料,上游则是橡胶、钢材、石化等多个产业。由于中国基础设施良好,物流成本低,原材料供应充足,配套产业齐全,劳动力具备一定教育水平且成本适宜,因此中国轮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非常明显。

  “以往国内都有一种印象,中国产品因为档次低,所以价格低廉,所以被反倾销。”沈金荣分析说,“但是中国出口的轮胎并不是低价的货色,而是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于一体的产品,中国的轮胎制造技术是世界一流的。”

  浙江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局长张勇说,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之所以会在输入国遭遇贸易摩擦,原因就是它的竞争力对所在国的国内产业构成了威胁,事实上,日本、韩国等国的产品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有类似遭遇,因此随着中国产品竞争力不断上升,相应的贸易摩擦还会增加。

  张汉东表示,对于可能到来的更多贸易摩擦,我国应采取“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的做法。针对贸易摩擦,要在世贸组织规则下寻求解决争端,特别是诉诸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成立专家组对对方的贸易救济措施进行审查,同时也可以通过双边磋商机制谋求解决,例如通过两国间的高层互访以及经济对话等形式。

[责任编辑:appleli]


相关文章
  • ·“特保效应”发酵 中国制造或遭遇贸易摩擦
  • ·外需低迷和贸易摩擦阻碍广东服装出口回暖
  • ·[图文]贸易摩擦将提振连豆反弹 影响商品市场走势
  • ·商务部官员:贸易摩擦无碍外贸回升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