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集装箱货运再繁忙 商务部首肯外贸企稳回升
发布时间:2009-8-23 11:14:28
 
文章内容

  天津新港二号路上,满载着集装箱的大货车来来往往。

  “最近开始忙了,进港出港的船都明显增多。”天津港二公司的装卸工王师傅8月19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据悉,7月初以来的一个多月里,单天津港二公司就接卸粮船8艘,连续输运大豆41.3万吨,超出去年同期的历史最高纪录1.3万吨。为了缓解库场压力,工人24小时轮流值班。

  在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的散箱货场内,记者看到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堆满了场子。据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货运车队队长张和来介绍,以前这里堆放的大部分都是空箱,而最近一段时间,场内的重箱明显增多,从8区到12区都是重箱。

  集装箱货运业务开始回暖。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8月14日为858.63,较7月17日的指数787.14上涨9.08%。

  港口集装箱货运回暖的背后是我国外贸的逐步企稳。7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1%,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

  在中远集团(上海)财务经理助理陈露看来,港口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他也指出,目前接到的订单中,新增订单数量有限。

  集装箱货运回暖

  经过上半年的持续低迷,港口终于迎来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三个月。

  “每年三季度都是各航运公司最忙碌,也是最重要的时候。如果这三个月接不到订单的话,那么公司全年都面临着亏损。”张和来说。

  在天津港二公司的码头上,记者看到,不到10分钟已经有8辆满载集装箱的货车从这里开出去,而码头外面,等候进港的货车排起了长龙。

  据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的一位货运司机透露,年初那段时间,真是门可罗雀,有时候一两天都接不到一个提货单。所幸二季度开始渐渐好转,特别是进入8月份以来,进港出港的货都明显增多,而他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几个月。

  陈露告诉本报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主要几个港口业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在几个港口中,前一段时间表现比较弱的上海港和宁波港降幅明显缩小。而在7月份,广州港今年来的增幅也第一次由负转正。北方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稳中有升,特别是营口、天津港,也都有两位数的增幅。

  而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7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吞吐量约6亿吨,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9.8%,增速逐渐放大。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完成5亿吨,同比增长12.9%,是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

  随着集装箱货运的回暖,各航线的价格也有所上涨。

  “前几天,去南非、南美的运价每箱上涨了200到400美元。委内瑞拉航线、墨西哥航线的紧急燃油附加费每箱也上涨了150美元到200美元。”陈露说。此外,欧洲线运价从一季度的300美元左右,上涨到现在接近1100美元,价格翻了近四番。

  据上海航交所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3日,欧洲线运价指数为809.38,7月31日,该运价指数已经涨至949.26,涨幅达17%。

  外贸“小阳春”

  港口集装箱速度回暖,迎来了外贸“小阳春”。

  1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外贸景气出现企稳迹象。”这是商务部自危机以来首次公开肯定外贸企稳回升。

  商务部的自信来自于各项数据的支持。

  自5月份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步入稳步增长的良性通道,6月份出口环比增加36.8亿美元,7月份环比增加48.3亿美元。从规模以上港口外贸吞吐量看,今年1—6月外贸货物吞吐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0.2个百分点,而1-7月外贸货物吞吐量进一步加快,超过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

  正标投资基金经济分析师张义山向本报分析,随着国内对出口扶持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以及海外经济体复苏预期逐渐明朗,他预计下半年外贸出口同比降幅有望逐渐缩窄,并有望成为推动下半年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

  “目前,港口外贸集装箱业务已处于U型底部右侧区域,随着外贸复苏效应的传导,港口集装箱业务增速有望逐渐走高。”张义山说。

  张和来则强调说:“经过三季度的旺季后市场会有一些回调,此后能够持续回暖至关重要。那时候才能说明外贸是否真正回暖。”

(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benlai]


相关文章
  • ·集装箱货运再繁忙 商务部首肯外贸企稳回升
  • ·铁路运输指标企稳回升 基本建设投资持续增长
  • ·[图文]市场初步企稳回升 有望重回原有节奏
  • ·广东经济企稳回升 外经贸出现积极迹象
  • ·统计局专家称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还不稳固
  • ·统计局: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 经济企稳回升
  • ·温家宝称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企稳回升关键时期
  • ·中国经济面临不确定性 企稳回升尚需时日
  • ·[图文]午后大盘企稳回升 沪指翻红站上2000点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