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尚楠:中国金融业应成为工业的血液
发布时间:2009-7-13 16:11:06
 
文章内容

尚楠 花旗集团运营副总裁

过去两年来,美国经历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整个社会陷入失业率高升、房价剧降、资产缩水,以及诸多商业企业,甚至是百年老店破产倒闭。危机迫使美国政府重新检视自己的金融系统,决心改革不良和不合时宜的金融体制,以便重新启动金融市场。

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要追溯到几十年。由于美国几十年的经济相对平稳发展,加上此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美国影响很小,使得金融界和众多的投资者对送应用的金融系统产生了“能抗百病”的麻痹思想。资产价格的节节攀升,特别是房市的泡沫持续放大,乃至商业和个人信用的泛滥使用,以及无限加大金融杠杆活力等等,都使得美国庞大的金融系统风险肆意滋生,而没有任何机构和相关部门的领导者重视这些投资活动中隐藏的巨大风险。

几十年来,决定着金融市场命运的大型金融机构和风险管理系统,无法有效地监管如此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金融活动中缺少透明度、信用评级滥用、金融服务业的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金融行业长期缺乏有效监管、金融业者和投资者盲目自信地认为金融系统的自我调节是万能所造成的恶果。

奥巴马改革的第一步

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美国乃至全世界出现的金融系统的动荡,迫使美国政府认识到了金融系统缺乏监管的严重危害性。2009年6月15日,奥巴马政府出台了对金融系统进行全面改革的建议。

建议中提到,要强化对金融系统的行政监管和法律约束;对金融服务业进行监管的法规,必须能够识别业内运行与发展中的系统风险,以及能及时改善业务运行状态使其能良好发展;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银行监管者对所有的联邦注册银行进行监督。

奥巴马政府并授权联邦委员会,监管所有的可对金融行业运行存在威胁的公司,包括非银行业的公司进行监管;对所有的金融公司加强资本的控制和提高其长远发展目标的标准,对巨大型金融公司实行更高的管理水平;取消与美联储新规有冲突的其它法规;所有的对冲基金和其它的私募和公募基金,都必须在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注册并接受监督。

奥巴马政府强调建立对金融市场的行政和法律监管,其用意相当明朗:一是要加强在证券和债券市场全面的立法,包括对市场透明度进行新的要求,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更有力的法律规范,和对为获利而发行及原始发行债券进行规范;二是对所有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场内外交易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立法,赋予美联储新的职能,使其能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三是建立专职机构,对消费者和投资者在金融服务活动中进行管理和监督;四是设立新的联邦机构,对消费者在金融服务中受到来自金融机构的不公平、欺骗和伤害进行监督和管理;五是加强立法,来增加对消费者和投资人在金融产品交易和服务中增加透明度、合理性和适当性;六是对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银行业和非银行业提高设限水准和相应监管。

那么,如何加强和改善应对金融危机的手段和工具呢?

我认为,新的监管体系应建立和完善法规,以防范非银行业务实体出现破产危机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奥巴马政府修改了美联储的紧急抒困特权,增加和明确受援者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国际金融的立法标准和增进国际间的合作,改善国际间投资资金的合作模式。另外,奥巴马还提议设立财政部领导下的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国家银行总监和国家保险办公厅等全新的监管机构。

奥巴马的金融改革内容在美国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激烈讨论,褒贬不一。有批评者认为,奥巴马的金融改革好像一场政治秀,认为他根本不顾现实。有人认为他所提倡的改革,对目前复杂的金融体系没有多大改进效果,其原因在于他没有真正地下决心去改变当前过时的监管系统,来拯救将来可能会出现的更大的灾难。但是也有人认为,奥巴马政府为改进金融系统迈出了良好的一步,尤其是对金融衍生品的场内外交易进行监管。

作为一位生活和工作在美国十几年的中国学者,我亲眼经历美国房市和股市从低谷走向高潮,再从高潮到衰落的全过程;真切地感受到美国银行家、风险投资家和投机者,为了追逐巨额利润,不顾一切地扩张,玩弄手中的资本杠杆,以及不顾一切手段,让平民百姓上当受骗。

早在2005年,我就曾与朋友谈到,美国金融界不顾一切金融风险,对消费者推销各种金融产品,是非常危险的和不负责任的。这一切,我想,美国的经济金融专家及美国当局心知肚明。所以,我认为奥巴马政府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只是其未来进行重大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一个从总体上对未来金融监管体系的一次粗浅规划。我认为,更具体、更详尽的法律条文将会经学者的研究随着国会的听证会而慢慢出台,以期避免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美国金融系统重蹈覆辙。

对中国的启示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金融业影响较小。这是我们值得庆幸的事情吗?我一直都不这样认为。

第一,这次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的金融业打击较小,不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强,而是中国的金融系统还没有在经济实体中发挥正常的经济效应。第二,中国的金融系统,没有像其他主要行业一样,融入世界经济体内。第三,中国的金融业在开发产品及其管理方面过于保守。比如,通过比较中国工商银行和美国银行(美国银行是西方金融界的代表)的季报和年报,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两家银行运营的区别:从营业收入、产品种类和成本花费的构成,即可分析出中国的银行业与美国的银行业之间的差距。就以2008年报为例,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家银行的非利息营业收入结构:中国工商银行的非利息营业收入由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构成,占总营业收入的14.21%,其他非利息收入只占总营业收入的0.3%;美国银行的非利息营业收入由银行卡收入、服务费收入、投资及经纪人收入、资本和资产投资与收入、场内外交易收入、房地产贷款业务收入、保险金收入等多项收入构成,共占总营业收入的37.7%。第四,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对银行机构的支持和信任,构成对中国的金融业构成强有力的支撑。然而,从目前中国金融业的结构和金融产品上看,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金融业状况,对中国政府多年倡导的,也是今后必走的产业结构调整之路,很难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美国的金融危机过程中,美国的金融机构和美国政府,在不同阶段运用了不同的手段,来挽救陷入绝境的大型金融实体。如今,奥巴马行政当局推出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对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来讲,应该是一次十分重要和及时的借签。作为还没有与国际金融接轨,但很快要面临不得不与全世界金融融合的中国金融业,这次金融危机和美国当局进行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都给了我们一次重大的学习机会:这就是中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细致地研究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探讨应对危机如何采取适宜的对策。中国应该吸取这次以及历史多次金融危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大大小小的经验教训,从而使中国金融系统在未来的世界大环境中尽量免遭灾难性风险。因此,中国的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在行业发展及制定有关法律政策时要做到与时俱进,不但要面对目前的复杂国内外局面,同时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中国要利用强大经济研究机构,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其研究主要解决以下这些问题:第一,美国及欧洲的金融业在实体经济中扮演的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在这个角色中美国监管部门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第二,金融衍生品对金融业本身发展起的积极作用,以及怎样稳定和促进实体行业的发展;第三,要了解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利益最大化,以及自私自利、贪得无厌、不顾一切的敛财银行家、投机家们,是如何实现规避监督,从而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大小小的危机;第四,参考美国当局截至目前的不同时期,其立法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如果中国能做到了解十分彻底,那么就可以根据中国自己的国情和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中国现代化的金融系统和监管系统。

目前来看,中国的金融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成为工业的血液。举一个例子,比如在中国,买房、买车、穿衣吃饭等消费,都是现金支付,这部分资金流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很好地、透明地进行正常的资本循环。那么,中国所统计出来的服务行业的消费在GDP中占比较小就不足为奇了。

在西方舆论界和金融界,总有人认为,中国不知道如何发展自己的金融产品,如何通过金融产业的发展来具体影响实体行业。而如今我担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如果中国全面开放金融行业,我们能否驾驭。看看深陷危机的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我想这种担忧绝非空穴来风。但是,回顾中国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之路,我们看到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与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很不相称。目前,中国多种经营实体经济的发展亟须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合。再加上,中国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WTO的要求,中国只能走上与国际金融系统接轨之路。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美国金融界和政府一系列的救市措施,以及未来对金融系统的改革,我想,都会成为中国的活学活用的好教材。

[责任编辑:benlai]


相关文章
  • ·尚楠:中国金融业应成为工业的血液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