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政”在应对经济下行风险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还将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但政策实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采取应对措施时,必须考虑得更加周密、更加长远一些。
据新华社电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半年过去了,实践已证明两政策行之有效,将坚定不移地实行下去。但同时应该注意到,在两政策实行的过程中,也凸显一些难点,面临一些挑战。
民间资本启动迹象不明显
作为“双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宣布实施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衡量这一计划是否取得预期效果,除了这些投资的质量和有效性外,更关键的在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民间投资。但综合目前各地的投资数据,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是政府投资的快速增加,而庞大的民间资本启动迹象还不明显,需要撬动的目标尚未实现。
实体经济更需资金支持
今年年初,有关方面在确定全年5万亿元信贷资金的增长目标时,还认为“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然而,到6月底,新增信贷资金已接近7万亿元人民币。
充裕的信贷供给有效配合了财政政策,但与银行放开信贷闸门“结伴而行”的是,一度低迷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双双进入快速攀升回暖的通道。
“这说明,新增信贷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未能进入实体经济,而悄悄进入了股市、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推动了这些领域的‘虚热’。”中国社科院金融专家彭兴韵指出。
宏观政策调控凸显两难
警惕通货紧缩的说法还没有结束,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通胀来袭的争论又不绝于耳。但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表示,我国今年不会出现通胀,真正应担心的还是通缩。他指出,当前有两个因素会遏制通胀的出现:一是产能过剩会有效阻止通胀的出现,全年物价水平还会保持在低位;二是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事实是,最近几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双降”的局面并未缓解。
不过,从通缩之说到通胀之忧,争论背后体现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政策调控的两难处境。
我国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在采取应对措施时,必须考虑得更加周密、更加长远一些。”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指出。
[责任编辑:azure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