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心3位同事至少有4个观点。”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上周六在该中心举办的经济形势研讨会上说,他本人对中国经济形势较为乐观。李稻葵的同事虽有持悲观和中性观点者,但“4个观点”中的第四者则是来自计算机模型给出的偏暖观点。
经济指标还没有站好队形,着实令经济学家和计算机模型们为难。
“现在看,一季度的一些数据不太好,但是指标之间还是有矛盾的。简单看一两个指标会得出一个方面的结论,综合起来看目前还难以判断。”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在研讨会上的一席话,或许道出各类迥异判断的根源。
“我也不相信仅凭现在的数据能作出很精确的发展预测。”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研讨会上认同现在下判断似乎为时过早的观点,“我们还要沉住气,在现在一揽子框架之内要密切观察、等待二季度最关键的数据。二季度数据宣布要到7月中旬,但是我认为有关部门在6月份就能掌握数据,那时候如果看到不对头,我们应该启动对扩张政策加码的预案。”
贾康认为,扩张政策已经发生效应,但尚未对冲掉经济加快下滑的冲力,对冲完后,力求顺势从前低转到后高。“这个大的轨迹现在看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政策效果的焦点集中在对外需下滑的对冲和民间投资的启动。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外需。”张健华说,单靠投资拉动未必能完全补上外需缺口。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研讨会上表示,剔除季节和价格等因素,今年外贸顺差会回落,还有诸如美国印钞购买国债等不确定因素,大致估计今年顺差会降到约2000亿美元。
与美国不同,当下的中国正在努力地“来杠杆化”。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在研讨会上表示,除当前正在执行的政府的“来杠杆化”外,还需要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来杠杆化”。
对中小企业融资风向标民间融资的调研,尚未给出清晰判断。张健华介绍,一二月份的调查显示,苏浙等民间融资较发达的地区,民间融资反倒下降。“一方面可能说明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好了,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有的企业已经倒了,没挺过去。现在民间融资活跃程度下降,一个是利率随着正规金融利率下降而下调,二是规模也在下降。”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萎缩还是金融投入增多?张健华认为,起码巨额票据融资对中小企业是有好处的,票据融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供应链融资、中小企业生产流通中的现金流需求。
对整个经济形势,张健华表示不必悲观。“说实话,现在央行手里的工具还比较多,利率还有下调空间,数量化宽松的工具更多。”他说,在数量化工具方面,“我们实际上比美国人有经验”。
[责任编辑:jb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