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期间,北京道路畅通无阻。单双号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功不可没,但谈及长期为之,却被盖以“暴政”之名,不少人当时期待燃油税来为北京出行提速。
经过十四年的准备、争论、质疑,中国明年一月一日起将实施燃油税政策。那么,它真能给北京交通问题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又究竟能为北京提速多少?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石京预计,短期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交通拥堵,但长期效果涉及诸多因素。可以肯定的是,燃油税实施后,大排量型汽车将越来越少,也将改变有车族的出行习惯。
网上调查也显示,八成网友赞成税费改革,很多还算起了新政后的理财帐,衡量自驾车还是公交出行划算。
不过,长期以来,拥有逾千万人口的北京,公共交通设施,尤其轨道交通并不发达,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远落后于东京、巴黎等国际大城市。直到奥运会期间,北京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才最高攀升至百分之四十五(奥运前约为百分之二十六)。但相比世界其他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北京依然远远落后。
与此同时,北京机动车总数已达到三百五十万辆,且正以每日千余辆的速度增长,单今年就新增机动车四十八万辆,使得机动车发展速度大大超过道路面积的扩展速度。
这些现实的问题,让燃油税不能成为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之道,而任何限行措施也仅算城市交通问题的“临时止痛片”。石京指,要让北京出行提速,还得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建设快速公交车道等公共交通设施;同时,可从“基本停车位”上给予限制新车增速,即在购车时提供停车证,并减少社会停车位,提高停车收费。
以上建议从行政和经济的手段给北京“提速”支招。不过,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北京会否严控汽车总量尚不明朗。而明年四月,北京“五日制”限行措施(虽不如“单双号”畅快)将结束,届时,北京交通又将面临新挑战。
北京“后奥运时代”交通发展蓝图指,在加快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等的同时,将研究制订推行差别化停车配建标准,提高并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价格等,以有效调控小汽车出行。能否早日出台相关政策,并为市民提供多种准时、舒适的出行方式,成了政府治理北京交通问题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