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茅于轼:比GDP增长更紧迫的是提高就业增长率
发布时间:2008-11-18 17:39:18
 
文章内容

茅于轼观点:

“如果没有失业 金融危机一点不可怕。”

“中国应该把眼光放在投资效率上,而不是仅仅扩大内需;应该把眼光放在就业增长上,而不仅仅是GDP增长”

腾讯财经讯 11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和美国加图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通往和谐发展之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腾讯财经对论坛进行了独家现场直播。会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表示,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扩大了百姓自由权”、政府主动改革等方面。同时,茅于轼指出,中国当前应把眼光放在就业增长上,而不仅仅是GDP增长上,扩大内需更要关注的是投资效率。

就业未能与GDP同步增长

茅于轼称,目前,中国的投资效率非常低,金融市场非常没有效率,不能把资金引用到最高效率的地方使用。“虽然我们的建设非常快,非常大,但是有许多亏本的建设,资本效率很低。”茅于轼说,所以银行就有非常大的坏帐。

同时,中国投资对就业的贡献,与世界各国比起来是最差的。“好的国家GDP增长等于就业的增长,比如巴西GDP增长3%,就业增长也是3%。”茅于轼说,在同一个时间,中国的GDP增长10%,而就业的增长是1%。

“特别是现在对付金融危机,我觉得我们的眼睛还是看GDP增长,没有看到就业的增长。这样一个对策,对于金融危机是有巨大的问题的。”茅于轼认为,政府应该彻底扭转,把目标放在就业上头,“如果没有失业的话,金融危机一点不可怕”。

眼光应放在投资效率上

“现在大家都说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就要减少储蓄,但其实储蓄并不是坏东西,问题是储蓄是不是能够恰当地转化成有效的投资。”茅于轼认为,目前应该把眼光放在投资的效率上,而不是光看在扩大内需上,应该放在就业上,而不是GDP增长。

茅于轼说,国内现在搞的许多项目是几十亿,一个水电站,一个核电站,一个地铁,买几架飞机,几十个亿能够创造多少就业?几百个就业,平均一个就业岗位要投几百万。而几万块钱就可以创造的就业机会,却没有开放。

成功关键在于政府主动改革

在谈到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时,茅于轼认为,成功原因主要有三点:最重要的是政府给“人民扩大了自由”;其次是中国储蓄率非常高,中国有很充足的劳动力,又有很充足的资本,劳动和资本在一定的情况下,就可以结合起来生产出财富来;另外一个原因是一直以来政府坚持主动改革,国有企业民营化。

茅于轼认为,政府主动改革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上。“中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直在争论要不要学习方。反对的人用一个话,说“不要全盘西化”,这个话实质内容是不要学西方。”茅于轼说,中国的改革主要是学西方,不管在技术上,还是制度上,都大量引进西方的办法。当然我们没有照搬西方的,有许多自己的创造,实施了市场经济,企业不是在为人民服务了,企业就是追求利润。

谈到中国下一步亟待解决的改革问题,茅于轼指出,目前中国市场和公共财政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垄断问题,税务改革都没有完成,法制还没有确立,司法要独立,要反对特权,要保持继续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priceli]


相关文章
  • ·茅于轼:比GDP增长更紧迫的是提高就业增长率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