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6月数据显示,经济回落趋势已经显现,这是否难以支撑股市持续上涨?您怎样判读未来的经济运行?三季度以及四季度行情会与经济走势怎样关联?
单蔚良: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回落,是确定性事件。唯一不确定的,是回落的速度有多快。由于今年上半年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因此,三季度基本就是这些政策的观察期。如果三季度经济数据回落偏快,可能导致四季度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但是,对房地产的调控,应该不会松动,在保增长的大旗下,进一步严厉的可能性也不大。
卢文伟:我们认为, 二季度以来的市场调整基本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进入三季度,市场关于政策环境不再恶化的预期逐渐加强。需要观察的是,假如不会出现进一步的紧缩性政策,市场对盈利增速下降是否会过度反应。乐观的情景是,当实体经济在三季度或之后出现真正的低点,资本市场已经提前3到6个月做出反应;悲观的情景是,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形下,市场再度放大转型期困难,继续寻底。我们认为,三季度将会是反复考验市场底部区域的阶段,当长线资金的信心不断加强后,才会出现大级别的趋势性上升行情。
毕子男:现在的问题是下半年经济整体上是否将会很差?差到足以影响整个上市公司整体效益,甚至引起股票估值继续下移?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下半年GDP将呈逐季回落,但全年GDP仍可以达到9.5%左右,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单。这种回落会持续到明年一、二季度,期间GDP回落极限不会低于7.5%,多数时间保持在8%以上。然后,经济会继续回升——本轮中国经济的复苏和扩张还远未达到阶段高峰。
一般来说,股市会提前反映经济走势以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因此,今年的三季度股市很可能提前反映下一阶段经济的短周期回落。
反弹之后必有分化
中国证券报记者:短期内市场仍将活跃,投资者是应该增加仓位,调整配置,还是按兵不动?
单蔚良:如果把最近的这波行情定义为反弹,那么,反弹应该已经接近中后期了。这时候买股票可能面临更多的是风险,而不是收益。已经有的仓位,可以继续持有,但是接近2650-2700点区域,可以逐渐降低仓位,兑现收益。
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决定了今后的行情很难演变成为一种一蹴而就的方式。涨到2700点的时候马上看冲3000点,和跌到2300点的时候认为2000点指日可破,都是被主观情绪左右的结果。而投资,需要的是客观。现在已经不是加仓的好时候了,等到大盘回到2500-2600点区间整理的时候,有充分的时间选择好股票。
毕子男:我们在7月初和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后,已明确提示近期加息压力减轻,市场会迎来一波筑底反弹的行情,2500点下方构成理想的建仓区域。当前,2600点上方暂时不建议增仓。比较稳妥的是在大盘回调过程中换仓和逢低加仓。
中国证券报记者:当前投资者应关注哪些领域?是受政策关注的行业产业地域概念,还是相对低估值的传统产业?普涨之后的结构分化将会怎样?
单蔚良:反弹之后,必有分化。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大前提下,资金高投入、资源高占用、环境高污染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而集中代表了这一增长模式的传统行业,将长期处于低估值、低股价的境地。
我们长期看好新能源、3G、高铁等代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行业。我们也长期看好消费领域,近期,相对看好中低端消费。区域振兴,也是好的主题投资品种,关键是要把握好进出的时点。
卢文伟:跌幅大估值低的行业在反弹中往往有超额收益。工程机械、机电等行业除了估值低,还有西部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高铁投资等因素支撑,因此具备一定中线投资价值。从经济转型和将来的增长潜力看,大消费相关行业如医疗保健、食品饮料等会获得确定性增长的溢价,政策扶持的相关新兴行业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毕子男:周期性行业的投资机会可能仅限于阶段性反弹,下半年仍以结构性投资机会为主。一些受政策关注、扶持的行业产业及地域,值得重点关注。保障房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振兴、灾后重建等基建概念、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消费升级、教育、传媒、生物医药等行业当中将会持续出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