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品期货市场8月10日整体回调,有色金属跌幅显著,农产品亦强势不再,并拖累相关股票显著下跌。分析人士指出,美元自底部连续两日反弹形成压制,而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在即,资金趋于谨慎,离场迹象较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因“小麦风暴”引发的本轮农产品涨势逐步趋缓。玉米、小麦等10日盘中较为抗跌,豆类、白糖则出现回落,虽然油脂期货继续高位运行,且豆油1005合约增仓明显,但盘中宽幅波动,显示多空分歧依然较大。
农产品相对抗跌
盘面看,金融属性较强的商品期货品种跌幅居前:铜、铝和锌期货主力合约跌幅均在1%以上,能源化工次之,农产品整体趋弱,但棉花、早籼稻和强麦等勉强维持涨势。
从相关股票走势看,申万化工行业指数下跌3.90%、有色金属指数下跌3.27%、农林牧渔指数下跌3.04%。值得注意的是,农林牧渔指数在10日上午领跌大盘,但在下午大盘快速下跌时,农林牧渔指数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在23个行业指数中,跌幅位列第八位,并不是跌幅居前的行业指数。
分析人士认为,仅从国内农产品供需角度看,自然灾害引发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很难持续。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为1.23亿吨,与去年相比出现小幅减产,而冬小麦产量并无异常。产品价格是否具备中期上涨空间,可能成为未来农业股走势强弱的分界线。
9日涨停的大连豆油期货10日依然表现突出。截至收盘,该品种主力1105合约日成交量高达1960104手,持仓量激增56978手至482558手。豆油远月合约持续大幅增仓,表明多空分歧巨大。乐观者认为,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创下15个月新高,且国内食用油需求旺季来临,豆油仍有上涨空间;但也有观点认为,近期农产品暴涨主要因小麦而起,但农产品之间通过比价关系来调整分配,因此比价不会偏离均值太远,否则将导致种植面积发生大幅调整。
警惕高位回调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近期商品市场和股市而言,应警惕高位回调带来的风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农产品涨价因素影响,7月CPI或达全年顶峰,同比增幅或达3.5%左右。这意味着市场可能已经表现出了轻微通胀,因此增加了政策调控预期。从10日商品市场特别是有色金属品种来看,资金的谨慎心态尤为明显。而从7月进出口数据来看,进出口环比均呈下降态势,或反映出国内需求有所减弱,这是10日股市、期市下跌的原因之一。
而美元指数自6月7日见顶88.7点之后持续回落,至8月6日最低至80.08点,但此后连续两日反弹至81之上。由于大宗商品基本上都以美元来标价,美元指数反弹无疑带来一定压力。
此外,“小麦风暴”引发的资金炒作热潮或告一段落。从当前全球小麦的整体供应格局来看,虽然东欧及西亚部分地区小麦出现减产,但全球小麦供需格局仍保持均衡;国内小麦供应也相对充足。有数据显示,国内小麦连续7年实现稳定增产,且调控政策也在不断加强,在外盘率先拉开调整序幕的情况下,国内麦价下行风险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