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14年后,伦敦对冲基金公司Armajaro资深商品交易员华德(Anthony Ward)卷土重来,再度成为全球可可商品交易市场的风云人物。
7月16日,Armajaro公司联合巴黎银行商品期货公司等经纪商,通过交割7月到期的可可期货合约一举买进价值近10亿美元的24.01万吨可可豆,几乎“垄断”当前欧洲可可豆现货供应市场。
10亿美元“吃豆子”
7月15日,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惊现巨量实物交割——神秘买家通过交割7月到期的可可期货合约一举买进价值近10亿美元的24.01万吨可可豆。而截至7月12日,伦交所货仓里的可可现货存量是24.681万吨。除了库底子,这位买家把伦交所的可可一把打包买走了。
谁忽然买进相当于全球每年可可产量约7%的现货?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给出了答案——法国巴黎银行商品期货公司(BNP Paribas Commodities Futures)联合九位经纪商“组团买入”,仅法国巴黎银行商品期货买入量占102450吨,约值4.27亿美元,成为其中最大买家。
“巴黎银行商品期货公司可能是替人代持,真正的操盘手,可能是伦敦避险基金Armajaro公司资深交易员华德,他们联手一些融资方共同控制了欧洲可可豆供应市场。”多位欧洲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
在他们看来,华德“垄断”可可豆供应市场,并不稀奇。
1996年,华德曾通过期货市场交割买进30万吨可可豆,创下史上最大单笔交割纪录。但随着科特迪瓦产量优于预期导致可可豆价格下挫,当时华德只能认赔出局;2002年他又卷土重来,针对可可豆连续歉收两年状况而事先囤积超过3亿美元的可可豆现货,净赚超过1700万美元。
“这回他依然胸有成竹。”一位熟悉华德投资风格的欧洲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年初华德已有步骤地囤积可可豆现货,除了在期货市场建立大量看涨头寸,同时也在迅速购进那些刚刚到港的非洲可可豆现货。
华徳的出手,一方面源于科特迪瓦和加纳两大产地因气候等问题导致今年产量可能减少,一方面美国糖果商协会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北美地区可可豆加工处理量比去年同期成长12%。供应与需求此消彼长,坚定了他大手笔囤货的信心。
“Armajaro主要从加纳与科特迪瓦等国进口可可豆,他们对当地可可豆产量及种植量增减的信息了如指掌。”上述对冲基金经理表示。
记者了解到,华德的背景足以吸引大量投资机构给予高杠杆融资。华德曾担任欧洲可可豆协会(ECA)主席,过去十年他累积买卖的可可豆现货量相当于全球可可豆库存约15%,足以影响可可豆现货的价格走势——过去3年可可豆价格涨幅超过1倍。
有时Armajaro刚购进一船的可可豆现货,就能迅速找到银行或经纪机构做现货抵押贷款,拿到新贷款再去收购囤积可可豆。
然而,基金公司Armajaro通过巨额交割与事先屯货垄断欧洲可可豆供应市场,已引起市场担忧。7月初,16家欧洲贸易组织联名致信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指责市场缺乏透明度和监管,要求对可可价格操纵事件予以调查。
甚至在7月可可豆合约巨量交割后,可可豆价格反而出现大幅下挫。7月19日伦敦9月可可合约LCCU0收低100英镑,报每吨2345英镑,盘中一度触及三个月低位2326英镑,早已远离7月16日诞生的32年高点2470英镑/吨。
“大量贸易商与投资者不得不撤出可可豆多头头寸,他们担心Armajaro随时将24万吨可可现货投向期货市场反手沽空,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一位欧洲期货交易员表示,但这就是Armajaro需要看到的结果。
“拥有可可豆的定价权影响力,华德的很多投资操作就会变得如鱼得水。”前述对冲基金经理说,由于7月巨量交割引发市场对9月可可合约供应短缺的忧虑,9月合约较12月合约LCCZ0溢价扩大至约162英镑/吨,对冲基金Armajaro已通过跨期交易套保,锁定由他们一手“操纵出来”的巨额套利收益。
华德事先囤积的可可豆现货同样收益很高,就在7月可可豆合约交割当周,可可豆9月合约价格就涨至32年高点2470英镑/吨,价格当周大涨6%。
“定价权”暗战
通过从传统做市商及贸易商“抢到”某些大宗商品定价权,赚取“价格垄断”投资高回报——对冲基金公司Armajaro不是第一家,也绝不会是最后一家。
自美国金融改革法案开始加强监管大型银行自营部门投资及规范衍生品交易信息披露,让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能趁机“巧夺”某些大宗商品定价权。
“大型银行不得不收缩自有资金在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投资额度,及减少在大宗商品领域的高杠杆化衍生品投资组合,如此他们参与大宗商品的成交量将下降,从而削弱了他们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影响力。”东证期货分析师陆兼勤分析说。
记者发现,自7月1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美国金融改革方案后,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主力合约8月原油期货连续3天都在减少未平仓合约数量,7月15日当天减少34782张、16日减少40682张,19日则减少26757张。
巨无霸式的投资银行在大宗商品市场上被束缚了手脚之后,一些规模略小,但利润渴望更充足的对冲基金就试图染指这些巨擘们的“禁脔”。
据伦敦商品期货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一家投资机构几乎买进50%-80%的镍现货仓单,令市场对镍市场短期供应的忧虑迅速上升,推动LME期镍一季度大涨34.9%。而这家神秘投资机构,极可能是管理3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对冲基金公司图拉基(Touradji)。
它之所以看涨镍期货,基于看好全球不锈钢产量增加将会推动镍需求量同比增长8%,但很多机构则指出今年镍供应缺口将达到2.35万吨。
其操作手法与对冲基金公司Armajaro颇为相似:先控制现货交易量,驱逐其他市场参与者,从而令镍期货价格走势将按照他们设定的获利轨迹运行。
“对镍期价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以往是摩根士丹利与现货交易商。”陆兼勤表示。基于应对金融监管法案及资本流动性需要,今年以来一些投资银行减少镍期货方面的投入资金与成交量,反而给对冲基金巧夺定价权,赚取“价格垄断”高回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