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了应对股指期货带来的大幅增长,许多公司在半年内都进行了增资扩股。最近的是国际期货注册资本增至6亿元,成为目前最大的期货公司。记者统计,半年多来在增资榜单中出现过的大型公司还有海通期货、光大期货、弘业期货、招商期货、中证期货、广发期货等。据了解,长城伟业、银河期货、海通期货接下来的增资目标可能都在10亿以上,“10亿资本金”公司的到来箭在弦上。
多项衍变已悄然发生
在漂亮的数据背后,更是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变化在发生。
首先是“量”上的变化,随着IB业务的开闸,期货行业在2010年上半年迎来了很多新资金,这给期货行业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期货公司开始转型,从原来服务商品期货的思路,开始转变为服务金融机构。“这就需要期货公司开始学习证券方面的投资技巧和理财知识,这对于期货业是一个极大的转变。”肖成表示。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此前也表示,期货公司在战略眼光上也有了大变化,要从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高管们都要了解交易工具的变化,要变得更加专业化。”马文胜说,公司的组织架构也要变化。期货公司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金融机构,它的架构不再是现在的层级型的机构,要向券商和银行学习。
第三是培养出了一批新的人才队伍,这点在新兴的券商系中反映较为明显,“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队伍逐步成熟,这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快速发展。”徐凌说。
四是一些新业务开始冒头。例如由于股指期货中的全面结算会员,就让一些大公司在经纪业务之外,多了一项结算业务,可谓“意外之喜”。
难题一:“价格战”待破解
这场“中考”显示,最难解决,甚至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叹“无解”的考题就是价格战。随着股指期货的到来,价格战的激烈程度超出了以往,更是让期货业在这半年里蒙上了一层阴影。据了解,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期货公司上半年面临亏损,在行业大发展的时代里没有分享到应有的利润。
以股指期货为例,虽然在上市前业内公认的标准是万分之一为“行价”,但等到上市后,“行价”是越走越低,甚至冒出了“零手续费”的现象,“到哪里去找零手续费的公司?”这甚至成为客户频繁打听的话题。而带来的更严重后果是,商品期货的手续费水准也被动地跟着降,“一些从证券过来的客户不仅做期指,对商品也感兴趣,但是对佣金的要求也更苛刻了。”这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手续费水位都在降低。
“这样打价格战,不是共赢,而是共输,”肖成表示,股指期货一上来的价格战就如此惨烈,令人感到很担忧,“不要搞成规模、成交上去了,收益却没上去。”
徐凌表示,总结上半年的情况看,期货行业欠缺的还是差异化服务,目前依靠经纪业务收入的同质化竞争太过激烈,“要找出一条出路的话,只能在核心服务能力上下功夫,而不是单纯做跑道。”徐凌说,只有服务能力提升了,期货公司才有议价能力。
肖成也认为,如果能适时扩大期货公司的经营范围,将有助于解决价格战的难题。“比如允许开展咨询业务,让期货公司变佣金为收费。”
而对于短期内,业内人士认为行业自律很有必要,但必须全行业形成统一共识,自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