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供需平衡,但对供应缩减、库存偏低及进口增加的担忧,引发玉米拍卖价格持续上升,并推动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向上突破,连玉米指数于10日和11日两日接连创下2008年7月11日以来的高点,由此将拓展后市续升空间。
供需维持平衡态势
供应方面,上年度国内玉米产量为1.659亿吨, 本年度国内玉米产量为1.63亿吨,美农业部预计本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55亿吨。上一年度国家收储了3500万吨玉米,拍卖157万吨,移库468万吨,定向划转577万吨,故剩余3500-157-468-577=2298万吨。供应量为1.509+0.2298=1.7388万吨。而需求消费方面,美农业部预计本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为1.59亿吨,玉米消费主要有两大领域,一是饲料消费,占比70%左右,二是工业消费,占比25%,其余为食用及种用等消费。今年饲料消费量相对平稳,但工业消费量有扩展空间,其中淀粉糖消费量增加,将带动玉米工业消费。预计玉米总消费量可能超过1.6亿吨。供需对比市场仍呈宽松局面,还存在供应过剩。
政策调控支持玉米价格
较长时期以来,国家加强对玉米市场调控力度,政策成为影响玉米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关系受国内调控政策影响较重,政策因素对玉米市场调控可以分为收储和拍卖两大方面,其中包括玉米移库及定向划转。一般地说,收储对玉米构成较强支撑,而拍卖对玉米构成沉重打压。
自4月13日起,国家启动2010年度临储玉米竞价交易。5月11日东北地区临时存储玉米销售暂停,5月18日开始恢复销售。其他地区跨省移库临时存储玉米销售照常安排。对于拍卖暂停,市场认为竞价交易难以为继,但在拍卖成交火爆,价格越拍越高背景下,不排除国家采取更为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控措施的可能性。
产区形成卖方市场格局
自去年东北产区减产、及国家公布托市收储政策后,加工企业不断提价,产区玉米价格联动走强,农民卖跌不卖涨惜售心理显著增强,产区形成供不应求卖方市场格局。农民惜售导致产区玉米库存量同比偏高。目前吉林地区农民手中玉米存量超过20%,同比提高10%-15%。目前春播开始,影响玉米上市,春播结束后,玉米上市数量将增加。另外,农民售粮方式转变也影响市场供应,自2007年以后,农民改变集中售粮方式为全年售粮,延长玉米销售周期,而用粮企业也改变以往集中储备库存为全年储备,致使季节性因素逐渐淡化。
综上所述,对供应缩减和消费扩展预期强化,吸引多方增量资金扩仓追捧大连玉米,后市连玉米还将延续期价上扬、持仓量拓展的强势格局。